中新社北京10月20日电 记者从20日在北京举行的第五次中法海洋卫星项目科学研讨会上获悉,中法航天合作的首颗卫星进展顺利,卫星拟于2018年下半年在中国发射。

中国与法国在航天领域的合作始于1997年。双方为实现卫星数据在环境领域的应用,于2007年启动了中法海洋卫星项目。

中法海洋卫星项目法方负责人达尼艾·欧赛说,卫星不仅可以帮助人们预测洋面风浪、监测海洋状况,还可以帮助“大气—海洋”界面建模,分析海浪在“大气—海洋”界面的作用,研究浮冰与极地冰性质。卫星采集的风浪特性数据对海洋运输、海洋安全、海洋污染防治等具有重要意义。

记者20日探访位于北京怀柔的中国国家航天局怀柔总装集成测试中心。来自法国国家研究空间中心和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东方红卫星公司的团队正在这里组装卫星。

东方红卫星公司中法海洋卫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王丽丽介绍,该卫星采用CAST2000平台,设计寿命3年。其中,中方负责发射、提供运载火箭和卫星平台,研制微波散射仪;法方负责研制海洋波谱仪。中法联合研制X谱段数传系统,共同负责卫星测控,共享探测数据。

王丽丽说,卫星完成组装工作后进入发射前的测试阶段,研究人员将通过一系列环境测试以确保卫星发射及运行正常。地面团队也正在加紧研制、调试接收处理设备。

达尼艾·欧赛说,中法海洋卫星应用的主要目标是在全球范围内观测海洋表面的风浪,获取近实时海况信息,为海表面风、海浪预报提供实际观测数据。卫星还可借助多入射角特性,对陆地表面进行观测,估算土壤水分、土壤粗糙度和极地冰盖特征,为监测海冰和冰山位移提供有力支撑。预计从2019年初开始,科学家们将借助这颗中法海洋卫星,在风浪研究上获得史无前例的一手科学数据。

分析指出,中法双方联合研制海洋卫星体现出两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继续加强合作,并将推动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通过的《巴黎协定》有效实施,继而推动全球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