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外交与中国国家形象构建面临的挑战

沿线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呈现多样性。“一带一路”沿线地域甚为广阔,国家众多,国与国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尤其是宗教信仰,采取何种交流方式实现与不同宗教信仰、不同社会文化的有效沟通,求同存异,是一个巨大挑战。此外,沿线部分国家领导人更换较为频繁,对中国与其合作的长远发展有不利影响。泰国在2005—2015年这十年间总共经历了九任领导人,中国在泰建高铁的愿景就受到其政局动荡的影响。同时,由于对历史的错误解读,也有沿线国家对中国倡议提出质疑,他们认为中国会以此倡议为依托,实行对外扩张,危及该地区国家的利益。零点研究咨询集团的相关数据显示,越南、菲律宾、以色列等国家民众认为中国在外交关系中可信度不足10%;菲律宾和越南民众中分别有58%和74%认为本国最大的安全威胁来自中国。(“零点智库:《围绕“一带一路”做好“点穴式”公共外交》, 2015)

域外国家的干涉、鼓吹加剧了环境的复杂性。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公共外交的开展面临着复杂的外部环境。2015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并将“一带一路”建设确定为2015年中国外交工作的重点。西方媒体就借此炒作,声称“一带一路”是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但我们清楚,“一带一路”无论历史背景、实现的方式,还是秉持的理念,均与美国的“马歇尔计划”有天壤之别。此外,域外国家还借此大肆宣扬“中国威胁论”,这种恶劣行径不仅有悖于历史事实,而且严重损害了中国在国际舞台的形象,恶化了倡议实施所面临的外部环境。

中国在公共外交开展过程中自身存在局限性。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各主要国家在硬实力方面的差距或者代沟正逐渐缩小,在软实力方面的竞争却愈演愈烈。网络的快速传播,新媒体的广泛应用,使得舆论导向成了国家对外传播的主要命脉。中国对“丝路”沿线国家的扶持和援助大部分是官方背景的,很容易被西方媒体利用,加上他们夸大其词,恶意曲解项目的初衷,势必会影响被援助国家的价值判断,以致怀疑中国,使得中国在舆论导向、话语权塑造方面较为被动。同时,国外知名媒体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关注度依然不够。据零点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BBC、CNN等20 家较有影响力媒体对“一带一路”的相关报道仅有三百多篇,说明其对这一倡议的关注度仍然较低。此外,中国在开展公共外交的过程中,忽视了对投资效果的评估,存在资源分配不合理、区域分布不均衡的问题。

策略与建议

基于上文提到“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公共外交与国家形象构建面临的挑战,作者认为,在未来公共外交开展过程中,中国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出努力。

加强同沿线国家在文化、教育等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公共外交的主要手段即教育援助、人文交流、对外公关,通过平等的交流互动,获取对方国民众的理解和认同,使其形成对本国的正面认知。知识改变命运,青少年一代是国家的未来。中国应通过与沿线国家的教育交流活动、文化合作项目,给青少年以正确的价值引导,帮助他们客观公正地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社会政治,中国应充分利用孔子学院这一中国文化的名片。当然,应注意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分布不均衡的现状。截至2016年12月31日,孔子学院在亚洲32 国(地区)总共有115所,占总比22%;孔子课堂共1073个,其中亚洲20国只有100个,仅占9%。(数据来源:国家汉办,孔子学院/孔子课堂)中国应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善,增加在“一带一路”沿线推广汉语的广度和力度;同时,以包容开放的心态加大对沿线国家公共外交的投入力度,求同存异,寻找利益的共通点,最终拓宽合作领域,加强合作深度。

扩大对外宣传力度,争取掌握舆论主导权。中国本国媒体应根据沿线国家的特殊性做出改善和调整,以对方喜欢接受的方式或形式呈现报道内容。在内容方面,应讲求报道内容的客观性、真实性,呈现事件最真实的一面,还应注重新闻报道的时效性。舆论传播的灵活性、敏感性决定了其先入为主的特点,中国媒体要争取先发制人,掌握舆论的主导方向,才能加强自身的竞争优势。此外,中国应尝试利用他国媒体,根据需求与他国主要媒体开展合作,扩大自身的影响力。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筹拍的《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人物篇》于2011年出现在被称为“世界十字路口”的美国纽约时报广场大型电子显示屏上,近年也有很多中国著名景点的宣传片走出了国门。在这一方面我们还需加倍努力,以求扩大自身影响力,增强公信力,提高国家威望。

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和智库的作用。公共外交虽然是由政府主导,但未必事事都要政府亲力亲为。为弱化太官方化的背景,消除沿线国家对中国的忧虑,不妨尝试用“民间面孔”——非政府组织展示中国良好的国家形象。他们不同于官方组织,不具有政治敏感性,可以接触到沿线国家的真实社会,设身处地地理解对方国家的想法和诉求,帮助中国政府在政策制定方面投其所好,更具有针对性。此外,我们还可以调动企业和企业家的积极性,公共外交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高级形式。企业管理层人员和普通员工都可以成为民间的外交家。企业作为公共外交的主体不仅推动国家总体公共外交的发展,构建更好的国家形象,也将对企业走出国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中国还应注公共外交开展的效果和反馈,通过智库或非政府组织以问卷或采访的形式进行相应的评估,以便更好地改进和发展。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