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新闻7月7日讯 据日本《朝日新闻》报道,中国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登录的世界遗产总数有望成为世界第一。
目前,中国的世界遗产数目为50项,仅次于意大利的51项,位居世界第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的专业咨询机构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称,已受理中国于5月所提交的两项世界遗产申请——中国青海省可可西里和福建省鼓浪屿。据悉,意大利此次申报一项,若两国均申请通过,中国将和意大利并列世界第一。
1985年,中国加入联合国《世界遗产公约》,并于两年后连续成功申请了长城、明清皇宫、山西秦始皇陵及兵马俑等6项世界遗产。
去年,负责世界文化遗产行政管理工作的国家文物局出版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30年》中指出,80年代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中国同世界其他各国及各国际组织联系紧密。
1987年以后的一段时期内,中国的世界遗产数目并没有大幅度增加。然而随着90年代后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旅游业的日益旺盛,政府开始重视世界遗产,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1997年,继云南丽江古城和山西平遥古城成功申请为世界遗产后,中国政府首次举行了大规模的庆典仪式。
近年来,中国逐渐向世界遗产数目第一位迈进。2014年,中国同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世界上首个申请成功的联合申报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自2003年以来,中国已经连续14年成功申请世界遗产。相比80、90年代时对于历史建筑群的历史和规模的重视,近年来政府的目光逐渐转移到遗产的文化价值上。(郭芊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