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柏林7月3日电 专访:承前启后 中德密切合作推动二十国集团汉堡峰会取得成功——访中国驻德国大使史明德
新华社记者严锋 张远 任珂
中国驻德国大使史明德日前在此间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去年成功举办二十国集团(G20)杭州峰会,今年的峰会即将在德国汉堡举行。中德可以围绕“承前”和“启后”展开密切合作,与时俱进,推动汉堡峰会取得成功,共同为推进全球经济治理作出贡献。
史明德说,“承前”,就是在议题、成果等方面让汉堡峰会与杭州峰会实现“无缝衔接”,保持一致性和连贯性。“启后”,就是结合国际形势的最新发展,通过中德密切配合,各方沟通合作,使汉堡峰会与时俱进达成新的共识,取得新的成果。
史明德表示,中方期待此次汉堡峰会能传递以下积极和重要的信息:一要坚持开放。维护开放型世界经济,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二是推动增长。要超越财政和货币政策,更多依靠创新增长方式、深化结构性改革,从根本上解决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问题。三是加强合作。G20各成员国应同舟共济、合作共赢。四是促进包容。各方应致力于促进发展中国家发展,解决各国间及各国内部贫富差距问题,让各国、各阶层共享经济全球化发展成果。
谈到汉堡峰会议题,史明德说,全球化和多边主义、世界经济形势、贸易金融和税收、气候变化和能源等是本届峰会的重要议题。每届G20峰会主办国在延续上一届主办国议题的同时,往往也会增加一些带有自身烙印或特性的议题。比如,今年德国汉堡峰会就较为关注数字化议程、全球健康、非洲、难民事务以及妇女问题。这些新议题与当前德国及欧洲经济所处发展阶段及内外安全形势密切相关。
史明德表示,G20是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平台,在促进世界经济稳定增长上应拿出行动、作出表率。中德是G20成员,分别主办去年和今年G20峰会。我们一直主张,中德应利用办会的优势,加强沟通协调,共同推动G20成员展现智慧和勇气,妥善化解短期风险和挑战,同时着力解决国际金融危机暴露出的深层次、结构性问题,挖掘世界经济增长新动力,实现国际经济合作新突破。在德方关切的数字化议程、全球健康、非洲、难民事务等问题上,中方都给予了必要的支持。中方愿同德方通力合作,密切配合,推动汉堡峰会取得成功,共同为推进全球经济治理作出贡献。
对于中德关系,史明德给予积极评价。他说,中德关系密切,双方各领域合作务实,成果丰硕。国际形势新变化进一步凸显了中德立场和利益的共同性,如中德都主张推进经济全球化及多边主义、支持自由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反对保护主义、坚持气候变化《巴黎协定》。“在国际局势变化无常的今天,世界需要的不是单枪匹马,而是像中德这样同舟共济、相互信赖的合作伙伴。中德之间的合作早已超越双边范畴,日益发挥着正面和积极的全球性作用。”
谈及中德未来合作,史明德表示,放眼未来,中德合作在很多领域有巨大潜力。首先,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和巨大的市场需求仍将为德国企业提供大量商机。德国先进设备和管理经验也是中国推进产业升级可以借鉴的重要依托。其次,中国处于城市化较快发展进程中,大量生产制造业从东向西的梯度转移,再加上“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德经济合作空间只会增大,不会缩小。第三,中德两国就“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建立了合作机制,在发展战略、智能制造标准化等方面深入交流,推动两国企业、研究机构、行业协会开展对接与合作,其溢出效应正在显现。第四,中德去年互访游客超过160万人次,但中国去年全年出境游人数超过1.2亿人次。我们乐见更多的游客去对方国家旅游,中德这方面的合作前景广阔。第五,中德正在积极探索第三方市场合作的路径和模式。中国三峡集团同德国福伊特共同参与巴西电站机组改造项目,中车集团与德国西门子联袂生产的地铁机车出口至美国和巴西,这些成功的合作充分表明,世界拥有足够的市场空间承载中德共同发展。
史明德最后强调,做大中德合作的“蛋糕”,做强中德合作的“基本盘”,需要两国创新合作理念,需要两国以开拓进取的精神,积极探索双边合作的新思路、新途径,为深化两国关系提供可持续支撑。唯有如此,才能确保中德关系在中欧关系中发挥引领和稳定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