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记者 刘震 摄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国际学部副主任周弘说,虽然问题的最终解决仍需一个过程,但德国此番表态将在欧盟内部起到引领作用。
再次,李克强专门提出,希望德方为中国大飞机C919取得欧盟适航认证提供支持。有分析称,适航认证并非仅是技术问题,也是政治和商业问题。中方意在从政治层面清除障碍,推动德方乃至欧方以公正合理的态度对待中国飞机,这是合作日趋深入的表现。
从多边与全球角度看,此次访问也颇见分量。外界注意到,李克强表示,两国要以中德关系与合作的稳定性应对外部不确定性,积极推进经济全球化,妥善解决遇到的问题,携手为人类进步作出努力。默克尔表示,在充满不确定的时期,德中有责任共同维护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
当前,确定与不确定性的博弈突出表现在气候变化领域。访问期间,中德都表态支持《巴黎协定》。
周弘说,美国宣布将退出《巴黎协定》,肯定会对协定落实造成冲击,如影响到减排和定价问题,但“有问题就该接招”,中德、中欧更紧密的合作将给世界提供一定程度的确定性。梅兆荣认为,中方的表态既着眼国际合作,也是立足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
外界也注意到,随着中国在维护多边体系、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一些报道开始给中国“戴高帽”,过度夸大中国的角色。周弘认为,中国既要抓住机遇也要量力而行,对国际关系格局要有理性评估。
而另一方面,综合分析近期欧洲、美洲和亚洲多国外交动作,专家认为国际关系正出现新发展趋势。由于美国政策的不确定性,欧美关系已受到一定影响。同时,除了中德、中欧关系快速推进,印度等亚洲大国也越来越重视欧洲,印度总理莫迪本周旋风式访问欧洲四国就是一例。
周弘认为,过去美亚欧三边关系一直存在所谓“三边缺一边”的问题,即长期以来美欧和美亚合作较为广泛深入,但亚欧合作相对滞后。但现在,中国的快速发展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加速了亚欧合作,欧洲也在积极拥抱亚洲,再加上美国政策某种程度的“回撤”,这些因素都在推动三大洲关系朝更平衡的方向发展。
不过,梅兆荣也提醒,鉴于当前国际形势最大的确定性就是“不确定性凸显”,所以要避免过早下判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