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媒:“一带一路”成为中欧深化合作的重要抓手

5月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在北京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会议并致开幕辞。 新华社记者 马占成摄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已圆满落幕,论坛期间的“欧洲元素”十分令人瞩目。《欧洲时报》5月19日发表评论称,前往中国参加此次论坛的29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中,来自欧洲的就多达10人,这再次引发外界对“一带一路”框架下中欧合作的关注。

评论称,“一带一路”倡议能够在欧洲获得一定认可,既有“古丝绸之路曾连接中欧”的历史因素,也与近年来中欧合作频繁有很大关系。伴随着“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召开,这项由中国向世界提供的重大公共产品,其发展前景、目标、模式、内容也逐渐明晰,在当前中欧关系的良好格局下,“一带一路”很可能成为双方未来深化合作的重要抓手。

在此次高峰论坛召开前后,中国领导人与到访的欧洲多国领导人都进行了会晤,谈到了“一带一路”框架下中欧如何合作,点出了不少合作领域。梳理其中共通的地方,大致可以看出中欧未来在“一带一路”建设上的合作路径。

首先便是进一步对接协调中欧发展规划、战略。例如,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此次高峰论坛上表示,与俄罗斯提出的欧亚经济联盟、英国提出的“英格兰北方经济中心”、波兰提出的“琥珀之路”进行政策沟通与协调。

实际上,即便没有“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这几年中欧之间因为彼此发展需要也一直在加强战略对接,比如“中国制造2025”与“工业4.0”、“十三五规划”与“容克计划”的对接等。在此基础上再加码“一带一路”倡议,无疑会进一步提升战略对接的速度。特别是中国将“一带一路”参与国之间的关系定位为合作伙伴关系,而非同盟关系,使得这一倡议具有很强的包容性,更多的是“一带一路”建设融入参与国的经济圈,这较为充分地保证了欧洲参与国各自的主体性、特色性。

其次,中欧作为人类重要文明体,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合作,不仅将聚焦经贸领域,也会在文化、教育、旅游等人文交流方面发力。这既是古丝绸之路带来的历史经验,也是一项国际共享合作的生命力所在。透过此次高峰论坛中方的阐释可以清楚地看到,“一带一路”不仅与经济发展有关,其文化价值和意义可能更为深远,其本质是一条文明交流之路。

第三,欧洲国家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目前主要集中在中东欧、南欧国家,西欧国家态度虽较以往有了很大改观,但参与的深度还有待加强,这也是未来的一个发力点。

文章指出,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多极世界格局的形成更加明显,作为传统中心的欧美,对这一全球治理范式的转变仍存在争议。中国应对这种转变及自身转型而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是走在趋势发展潮头的举措,但外界的回应会有一个过程。当前欧洲在增长、人口、安全等方面遭遇的危机,都体现出传统格局的副作用。相信随着欧洲国家应对危机共识的达成,其对“一带一路”的认识也会发生更加深刻的变化。新当选的法国总统马克龙就已经展示出这种转变,无论是派出特使“中国人民老朋友”、前总理拉法兰出席“一带一路”高峰论坛,还是组阁过程中不断释出的施政理念,都展示出加大与中国合作力度的可能性。西欧国家一旦较深入地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中来,其在多个领域的先进经验、科学管理将对这一倡议带来重要补充,也会为中欧关系的深化提供强大动力。

评论还认为,藉由“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召开,以及达成的270多项合作清单,这项倡议正在转化为清晰可见的路线图,在实践性不断增强的情况下,中国与包括欧洲在内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领域将越来越广,程度将越来越深,旅欧华侨华人也将在这一合作中扮演重要角色。(刘维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