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的确,就像刚才两位嘉宾所说的那样,在当前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历史当口,中国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推出了“一带一路”建设这样一个重大的倡议,为世界提供了重要的公共产品,意义重大而深远,为世界发展带来了新的曙光。我们看到,“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支持,另外还有数十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了合作协议。中国有句古话叫“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中国响应“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加强互利合作的迫切愿望,释放普惠包容、共赢发展的浓浓善意,以务实行动体现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王院长,我知道您曾经提出过,中国在“一带一路”上的善意、真诚与奉献,将改写西方教科书中关于国际关系演变的逻辑。对此,二位专家能不能再详细谈谈?

王文:“冷战”结束以来,西方也在谈历史,但他说“历史终结了”,任何国家都要学习西方这个模式。中国没有去全盘复制西方那种模式,而是自己设计一条道路来。世界上很多经济学家、政治学家说,未来真正有信服力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未来真正有让全世界追随的大思想家,将是中国人或者是研究中国问题的人。为什么?因为西方的理论无法解释中国过去尤其近40年以来改革开放取得得巨大成就。再比如,保罗·肯尼迪写的《大国的兴衰》、肯尼思·沃尔兹写的《国际政治理论》,都提出过这样的观点,就是当大国崛起的时候,必然要引起一场战争。可是我们看到,随着中国的发展,经济实力越来越强,但中国没有任何意图要发动一场战争。我们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作为一个东方大国,愿意跟全世界分享我们的发展经验,为西方教科书的重新书写提供着无限的素材支撑。所以我觉得,国际关系理论、国际政治理论的教科书,将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顺利推进,而呈现出新的写法、新的叙事以及新的理论框架。

主持人:正如您刚才谈到的,实际上,中国在处理国家关系过程中,始终秉持着一个传统的理念,那就是“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周晓晶:“一带一路”建设的根本目标就是要打造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什么样的工程?习主席在今年1月18日联合国总部的讲话中,全面深入系统地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理念。而“一带一路”正是这一进程中意义重大的世界工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在国际引起了热烈的反响,受到各方普遍欢迎和高度评价。比如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干事弗朗西斯·高锐表示,习主席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非常鼓舞人心,是当今世界所需要的,这种理念向全世界传递的信息,不是减少经济全球化,而是要寻求更加优化的经济全球化,使参与者互相支持,实现互利共赢。这也是我们“一带一路”建设的根本目标。

主持人:习近平总书记还说过这样一句话,“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是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可以说“一带一路”建设,正是体现了这样一种和平发展新型大国观。如果放眼全球经济走势,我们会发现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仍然处在缓慢复苏过程之中,全球贸易投资并不强劲,增长动力也不稳固,各国之间各次区域之间,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亟待升级。在二位嘉宾看来,“一带一路”建设的积极推进,“五通”理念推动世界的大交流大融合大联通,将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怎样的新动能新活力?

周晓晶:正如主持人所说,全球经济到2009年陷入衰退以来,一直到2016年持续了8年之久,始终没有实现像样的复苏,一些西方国家甚至出现了二次衰退,甚至三次衰退。这反映了这次全球性经济衰退的严重程度。深入探讨就不难发现,全球经济复苏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全球经济再平衡的过程中,在一些西方国家出现了反全球化的民粹思潮,这毫无疑问严重阻碍了全球经济的复苏。中国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实质上就是在包括亚欧非等在内的国际大平台上推进经济全球化,必然会极大推动全球经济的增长,为全球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增长点。

王文:从世界目前经济发展状况和“一带一路”被世界所需求的基本的情况来看,的确如此。我们看一下全世界世界经济增长,2000年到2007年全世界的经济增长的平均增长率是4.5%,因为国际金融危机,2008年、2009年坠入到低谷, 2009年甚至出现了负增长。一直到2016年,全世界经济增长率只有3.0%左右。然而中国经济始终保持着中高速增长,要是没有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拉动,世界经济会更糟。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给全球增长和未来的全球治理提供了思想的创新、理论的创新和方法的创新,同时为世界经济再平衡提供了有效路径,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贸易、基础设施、金融等方面实实在在的支持,这些支持让这些国家看到了希望。此外,还有我国民众的贡献。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民众的国外消费能力也得到提升,比如,春节期间,泰国到北京的航班的线路甚至多于上海到北京的航班线路。为什么?因为大量的中国人到泰国曼谷去旅游、购物,客观上拉动了当地经济的增长。我们这个13亿多人口的大国,保持了长期的繁荣稳定,没有向世界输出难民、输出革命、输出疾病,也是对全世界的重大贡献。这要归功于中国共产党,归功于我们的政府和我们的老百姓。

主持人:事实证明,“一带一路”倡议已经形成了强大的传播力、号召力和影响力。同时,世界纷繁复杂,各国民众对和平繁荣的生活普遍期待,这也提醒我们在传播“一带一路”声音、讲好“一带一路”故事方面还有很多深入细致的工作要做。

王文:从我的经历来看,国人对“一带一路”沿线的很多国家存在较大的“心理盲区”。有一次我在学校里上课,问研究生同学谁能说出中亚五国的名称和首都,结果知者寥寥。其实,这些国家离我们很近,有的还与我国接壤。从北京坐飞机到乌鲁木齐需要四个小时,但是从哈萨克斯坦最大的城市阿拉木图飞到乌鲁木齐只需一个小时。很多人甚至不知道哈萨克斯坦与中国接壤,两国间有着绵长的边界线。所以,建议大家多到这些国家走一走、看一看。通过此次“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通过媒体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风土人情的大量报道,有意识地去除我们的“心理盲区”。同样地,其他国家也要主动了解深刻变革中的中国,消除观念上的偏见,消弭心理上的隔阂,消解行动上的掣肘。各国民众在情感上相互接纳和融通,各国之间在行动上携起手来同向而行,才是人类未来发展的根本出路。

另外,我想说的是,正像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现的一大批流传至今的文学作品,如《谁是最可爱的人》《暴风骤雨》《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等,是扎根于土地革命、扎根于抗美援朝等重大时代现实,未来,要出现更好的作品,我觉得选材一定是来源于“一带一路”建设,这是我个人的观点。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