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经济筑梦“海丝” 福建“一带一路”建设扬帆前行

 
5月12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福建省发改委副主任叶飞文就福建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向记者介绍情况并回答提问。中国网 戚易斌摄

中国网新闻5月13日讯(记者 戚易斌)5月12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福建省发改委副主任叶飞文介绍福建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情况时表示,福建省积极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福建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东方起点,也是我国面向亚太地区的主要开放窗口之一,区位独特,优势明显。近年来,福建主动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全方位推进与“海丝”沿线国家的交流和合作,推动“海丝”核心区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互联互通提速 开放水平提升

2015年3月,《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明确提出支持福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这为福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扩大对外开放带来了重大机遇,也赋予了福建重大的历史责任。

叶飞文介绍,三年多来,福建省着力开拓发展空间,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2016年福建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出口1822.9亿元(人民币,下同),新增对外投资增长61.6%,中欧(厦门-莫斯科)国际班列实现常态化运营。自贸试验区建设成效明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等17项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

福建在推进“海丝”核心区建设中,始终把“设施联通”放在突出位置,加快拓展海上通道,不断加密空中通道,逐步完善联运通道。福建建成万吨级以上泊位168个,集装箱外贸航线达到138条;空中国际航线46条,通达东南亚、欧洲、美洲、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世界各地,港澳台航线17条,打造了福州、厦门两大门户枢纽机场和晋江、武夷山、冠豸山、沙县四个区域干线机场;实现了市市通高铁、县县通高速。

下一步,福建将着眼打造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的战略通道和综合枢纽,加快构建以福建港口城市为海上合作战略支点、与相关国家和地区互联互通、安全高效便捷的海陆空运输通道网络。

拓展海洋合作 发展蓝色经济

作为中国东南沿海省份,福建拥有广阔的海域面积和丰富的海洋资源。近年来,福建加快推进海洋经济强省建设,在海洋领域对外合作等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

在海洋产业合作方面,福建支持企业在“海丝”相关国家建设远洋渔业产业园区和海外综合开发基地,远洋渔业加快发展。目前福建企业已在印尼、缅甸、毛里塔尼亚等国建立了9个境外远洋渔业综合基地,数量与规模全国第一。有10家企业在境外建立渔业养殖基地,水产养殖规模居全国首位。

在合作平台建设方面,福州建立了中国-东盟海产品交易所,首创跨境人民币交易结算系统,截止去年底,已发展渔企会员358家,交易商2187个,年度累计交易额达3112亿元。福建还突出“海丝”元素,成功举办了海峡(福州)渔业周暨中国(福州)渔业博览会、厦门国际海洋周、平潭国际海岛论坛等大型国际性活动,加强与“海丝”相关国家和地区的海洋交流合作。

叶飞文指出,下一步,福建将围绕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建设,优化海洋开发空间布局,着力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提升海洋科技创新能力,特别要抓好海洋经济对内对外开放,加快发展远洋渔业,完善中国-东盟海产品交易所,推动建设中国-东盟海洋合作中心,加强海洋科技创新、环境保护、联合执法、安全救助等领域国际合作,提升海洋开发合作水平,在“海丝”核心区建设中充分发挥海洋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