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旨在重启、强化其联通作用,搭建地区间便捷沟通的桥梁。习近平主席指出,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要创新合作模式,加强“五通”,即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和民心相通,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格局。
两千多年前的古丝绸之路,横跨欧亚大陆,延绵7千多公里,曾经铸就了东西方文明交流、商业贸易的辉煌。历史告诉人们,只要坚持相互信任、平等相待、包容共赢、互相学习,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不同政治制度和文化背景的国家可以和平相处、共同发展,而这也正是“一带一路”所传达的理念。而今历史的尘烟已经散去,滚滚车轮又在奏响新的乐章。
时间倒回到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访问哈萨克斯坦以及一个月后访问印度尼西亚时,第一次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种下了“一带一路”这颗种子。作为一种新型的区域经济合作安排,“一带一路”倡议自提出以来便引发全球广泛关注。三年多来,联合国大会、安理会、联合国亚太经社会、亚太经合组织、亚欧会议、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等有关决议或文件都将“一带一路”纳入建设内容,就是最好的说明。
在联动中进步,在联动中提升。“一带一路”的核心是互联互通。习近平主席指出,如果将 “一带一路” 比喻为亚洲腾飞的两只翅膀,那么互联互通就是两只翅膀的血脉经络。在此情形下,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其中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与民心相通构成了合作的主要内容。综观“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三年多来,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的“五通”让“一带一路”建设进一步具体化,为 “一带一路”实现合作共赢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而今“一带一路”建设因联动而更为生动,全球发展因联动将更为精彩。
政策沟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保障 ,是国家间务实合作的前提基础。“一带一路”不是中国的“独角戏”,是沿线国家及更多国家和地区共同参与合作共赢的选择。建设“一带一路”需要取得相关国家的认同和支持,通过国家层面政策的对接,实现互联互通,共同参与,合作推进。三年多来,中国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与沿线国家的发展需求有效对接,已经与以中亚为主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建立了不同层次的政策沟通,如上合组织框架、亚欧大陆桥协商机制、“欧亚经济论坛”等对话形式,像哈萨克斯坦“光明之路”、蒙古国“草原之路”、越南“两廊一圈”、巴基斯坦“愿景2025”、阿塞拜疆“2020年战略构想”、沙特“2030愿景”等多国发展战略正在同“一带一路”倡议进行紧密对接,在政策层面达成了广泛合作共识,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合作开拓了新的合作途径。
设施联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血脉经络” 。要想富,先修路。资料显示,沿线国家约有5亿人无法用电,接近半数人口享受不到互联网服务,数以亿计的人缺乏安全饮用水。根据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全球竞争力报告(2014-2015)》报告,“一带一路”的54个沿线国家中,有40个国家的综合基础竞争力指数低于5分(相当于百分制的70分),有50个国家的基础设施竞争力指数低于综合基础竞争力指数。显然,不连不通、连而不通、通而不畅的现象是制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的“痛点”之一,严重制约着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此种语境下,推进设施联通有利于突破发展瓶颈,有利于加快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有利于改善沿线国家和地区经贸合作环境,促进优势互补、实现共赢发展;有利于尽快取得早期收获,坚定沿线国家和地区对“一带一路”的信心。三年多来,中国发挥在基础设施及相关领域建设的优势,积极推进铁路、公路、港口、电力、通信等互联互通建设,一批铁路、公路、港口、原油和天然气管道、跨境陆路光缆、国际海缆项目建成投入使用,造福各国人民。放眼现实,地理上的障碍在不断被打破,互联互通在一步步成为现实。类似于中老铁路、巴基斯坦喀喇昆仑公路二期、卡拉奇高速公路都已开工建设,土耳其东西高铁、匈塞铁路、中俄油气管道项目都在有序推进就是最好的例证。
贸易畅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内容,是打开彼此市场的“金钥匙”。古代丝绸之路首先是一条贸易之路,只有在贸易畅通的情况下才会产生设施联通和资金融通的需求,也才会有民心相通的物质基础。三年多来,中国与相关国家经贸关系更加密切,投资贸易日益便利化。在全球贸易持续低迷的背景下,2014-2016年,中国与沿线国家贸易总额约20万亿元人民币,增速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以2016年为例,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总额9478亿美元,占同期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的25.7%;服务进出口总额1222亿美元,在中国服务进出口总额的比重比2015年提高了3.4个百分点。此外,中国企业已经在“一带一路”沿线20多个国家建设了56个经贸合作区,涉及多个领域,累计投资超过185亿美元,为东道国创造了近11亿美元的税收和18万个就业岗位。
资金融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为金融合作注“ 活水”。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无论是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还是经贸合作的不断深化,都需要大量的资金融通,每一步都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三年多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有关机构开展了多种形式的金融合作,推动金融服务网络化布局,创新融资机制支持“一带一路”建设。丝路基金于2014年12月29日于北京成立,截至 2016年6月30日,已经宣布了三单项目投资。数据显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签署了本币互换协议,总额达9822亿元人民币。人民币业务清算行已拓展到20个国家和地区,其中7个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
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是“一带一路”行稳致远的坚实支撑 。习近平主席强调指出,搞好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必须得到各国人民的支持,必须加强人民的友好往来,增进相互了解和传统友谊,为开展区域合作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和社会基础。综观现实,“一带一路”沿线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最大、国家类型多样、多民族与多宗教聚集区域,不言而喻,“一带一路”想要行稳致远,必须在沿线国家民众中形成一个互相欣赏、互相理解、互相尊重的人文格局。三年多来,中国积极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友好合作精神,坚持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共同推进,尊重各国人民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加强同沿线国家人民的友好往来,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教合作、旅游合作、卫生医疗合作、科技合作和民间合作,类似于文化年、艺术节、电影节、电视周、图书展等民间交流活动,不仅吸引了各地民众的积极参与,也为“一带一路”建设奠定了广泛的社会民意基础。仅以旅游一项为例,截至2016年6月30日,面向中国普通居民旅行开放免签的国家和地区就有21个,实行落地签的有37个,极大便利了不同国家的民间交往。
“一带一路”倡议是连接“中国梦”和“亚洲梦”、“欧洲梦”、“非洲梦”的纽带,是实现沿线国家人民对美好生活共同追求的圆梦倡议。随着“五通”的深入开展,“一带一路”倡议已经获得世界的充分认可与支持,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发自内心地认识到,“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是一条交流互鉴之路,一条合作共赢之路,更是一条着眼于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即将于北京召开的“一带一路”高峰合作论坛,28个国家的国家元首以及政府首脑,110个国家的官员、学者、金融机构高层等各界人士以及来自61个国际组织的89名负责人和代表已确认出席论坛。可以想见,有三年多实实在在“五通”成果为支撑,必将进一步凝聚合作共识,增添合作动能,共同将“一带一路”打造成一份全球性的大事业,更好地造福世界,这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