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Belt and Road”,这个蕴含“中国行动”的创新词汇,正在风靡世界各地,它不仅将作为中国的创造写入世界的语言词典,也必将成为带动世界巨大变革的实践标志,载入人类发展的史册。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3年多来,从无到有、由点及面,进度和成果超出预期,一系列重大项目落地开花,一批有影响力的标志性项目逐步实施。以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为遵循,一个更加紧密和强劲的伙伴关系网络正在世界范围内积极构建;以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理念为引领,更加公正、合理和均衡的全球治理体系正在推进发展。
倡议来自中国,成果正在惠及世界
瓜达尔,在乌尔都语中是“风之谷”之意,海风日夜不息地吹打着亘古延绵的裸露砂山。历史上,东印度公司的探险家曾用“崎岖而老旧”来形容这片土地。而今天,作为促进中巴“一带一路”合作的旗舰项目,瓜达尔港在巴基斯坦人民眼中,是国家振兴的梦想之地。
“今天标志着新时代的黎明。”2016年11月13日,瓜达尔港举行开航仪式,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主持仪式,并见证第一艘中国商船出发。随着瓜达尔港建设日渐完善,港口及自由区项目建设稳步推进,过去的小渔村正逐步成为备受瞩目的国际化港口和投资乐园。
时间跨入2017年,“一带一路”的朋友圈不断扩大,成果令人目不暇接——
4月4日,由中国与印度尼西亚企业合作建设的雅加达至万隆高速铁路总承包(EPC)合同在印尼雅加达签署,这标志着作为“一带一路”建设早期重要成果的雅万高铁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4月10日,在缅甸西海岸的马德岛港,耸立港口的两条巨大卸油臂分别降下,与运载14万吨原油的油轮输油管口对接,油轮运载的原油开始向港口卸载,中缅原油管道工程宣告正式投入运行。中缅原油管道和已于2013年10月建成投产的天然气管道共同组成中缅油气管道项目,是“一带一路”上互利共赢的代表性项目。
4月20日,中国、白俄罗斯、德国、哈萨克斯坦、蒙古、波兰、俄罗斯七国铁路部门签署《关于深化中欧班列合作协议》,各方将合力打造中欧班列国际物流品牌。截至目前,中欧班列已累计开行3000多列,国内开行城市已达27个,覆盖21个省区市,到达欧洲11个国家的28个城市。
4月23日,世界银行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在华盛顿签署了一项备忘录,以加深双方未来合作。三年多来,在“一带一路”倡议之下,中国与沿线国家共同探寻经济利益的“最大公约数”。由中方发起的亚投行开业运营,成员总规模已扩大到70个;丝路基金首批投资项目已正式启动,实际拨付投资金额已达53亿美元。
4月27日,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宣布,将于今年6月份相继开通北京—阿斯塔纳、北京—苏黎世两条直飞航线。两座城市均位于“一带一路”重要节点,两条航线的开通也将为往返于中国和欧亚大陆之间的旅客提供更多便利。
和则强、孤则弱。目前,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已经签署了130多个涉及铁路、公路、海运、航空和邮政的双边和区域运输协定。中巴经济走廊“两大”公路和瓜达尔港、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及其港口城和汉班托塔港、肯尼亚蒙内铁路、希腊比雷埃夫斯港、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道整治工程以及中俄跨境桥梁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启动或投入运营。
中欧班列、跨境大桥、水电站等一批标志性设施工程落地开花;跨境电商、合作工业园等创新举措有力保障贸易畅通;从成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亚投行,到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资金融通产生强大发展动力;跨境旅游持续火爆、“汉语热”兴起,中国与沿线各国的文化认同不断增强……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目前,世界经济仍处于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后的深度调整期。世界经济增长新动力尚未形成,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开展跨国互联互通,提高贸易和投资合作水平,推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本质上是通过提高有效供给来催生新的需求,实现世界经济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