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趟伦敦—义乌中欧班列启程仪式现场。迪拜环球港务集团伦敦口岸供图

列车的轰鸣声、车轮和钢轨碰撞发出的喀嚓声,恰似古丝绸之路的悠悠驼铃穿越千年。忙碌穿梭的中欧货运班列,在广袤的欧亚大陆续写新时代中西方友好交流、互联互通的精彩新篇。

4月27日,首趟由英国驶往中国的中欧货运班列即将结束1.2万多公里的旅程,满载32个货柜的母婴用品、软饮料和维生素产品等,抵达目的地浙江省义乌市。

新时代需要新思维。漫漫黄沙、大漠孤烟的萧索早已被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繁华所取代,绵延千载的丝绸之路也被赋予了更为广阔而丰富的内涵——

“‘一带一路’是开放的,是穿越非洲、环连亚欧的广阔‘朋友圈’,所有感兴趣的国家都可以添加进入‘朋友圈’。‘一带一路’是多元的,涵盖各个合作领域,合作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一带一路’是共赢的,各国共同参与,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实现共同发展繁荣。”

2015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伦敦金融城举行的中英工商峰会上,以“开放”“多元”“共赢”3个关键词点出了新时期丝路精神的要义。

由英国驶往中国的中欧货运班列,正是新时期丝路精神的生动写照,全速行进,绘就“一带一路”建设的美好画卷。

风很大、天很冷,但挡不住欢送人群的满腔热情

由英国首都伦敦驱车东行,沿A13号公路进入埃塞克斯郡地界后,再有50多公里,便来到迪拜环球港务集团伦敦口岸。那里便是4月10日,首列伦敦—义乌中欧班列的发车地。

“中欧班列就是从我们这里发车开往中国的,当时的场面热闹极了!”回忆起中欧班列从这里出发时的隆重场景,伦敦口岸的工作人员印象格外深刻。

负责安保工作的尼尔森兴奋地向本报记者详细描述了发车当日的情景:“为了赶上10点40分准时发车的历史性时刻,人们一大早就从各地赶来。风很大、天气很冷,但这都挡不住欢送人群的满腔热情。人们举着五星红旗,打出各种欢送标语,场面很是感人。”

伦敦港口岸物流园区经理奥利弗·特勒内曼自豪地告诉本报记者:“首趟伦敦—义乌班列发车后,不到两个星期时间,就有不少新顾客前来咨询,表达了对这一班列的浓厚兴趣。”

特勒内曼说,首趟伦敦—义乌班列经由该口岸驶出,对他们来说意义非凡。铁路货运为伦敦的制造商和零售商向中国直接运输产品提供了新方式。它比海运快速、比空运便宜,为英国产品的跨国长途运输提供了新途径。

“我们相信,这仅仅是个开始,以后将会多起来。英国的产品,可以通过英吉利海峡,进入欧洲大陆,穿越广袤的欧亚大陆,最后到达中国境内。它带去的是各类货物,换回的却是坚挺的硬通货。中国,那是我们在离开欧盟后寄予厚望的国家!”伦敦口岸工作人员表示。

“沿着这条古老的丝绸之路,英国的货物将走向世界”

英国是一个孤悬于大西洋上的岛国,其国内市场极其有限,产品严重依赖出口。“脱欧”后,欧洲这个吸纳英国出口商品半壁江山的大平台将重新洗牌,更改市场路径、寻觅新的方向势在必行。瞄准中国,力图从中国“一带一路”的宏大倡议中获益,正在成为英国朝野的共识。

英国广播公司的报道强调:“对‘脱欧’之际的英国而言,中欧班列是英国强化与全球其他贸易伙伴往来的最佳契机。”

“沿着这条古老的丝绸之路,英国的货物将走向世界。”“事实上,已经在中英之间实现往返的中欧班列,是对英国全球化发展的又一次激励和推动。”英国国际贸易大臣汉斯道出了英国政府对中欧班列的美好期待。

在苏格兰首府爱丁堡的繁华地段“皇家一英里”,有一家“苏格兰威士忌体验中心”。该中心负责人肖恩自豪地向本报记者介绍说:“苏格兰威士忌始终都是代表英国民族自豪感的一个符号。你可能不知道,它是继石油业和金融业之后,英国第三个对经济贡献最大的产业。”

肖恩给记者倒了一杯晶莹剔透的威士忌酒,兴致勃勃地说:“不少中国人对苏格兰威士忌青睐有加,‘一带一路’可以使我们的威士忌万里迢迢进入中国这个庞大市场,给我们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你可以想象,那是多么令人高兴的事!”

2013年,苏格兰威士忌出口额达43亿英镑,占苏格兰食品与饮料出口总额的87%,占整个英国食品饮料总出口额的近1/4。但近两年,威士忌的出口下滑。

据肖恩介绍,“苏格兰威士忌协会”制订了一项计划,即从现在起到2020年,要使威士忌的出口保持5%的增长幅度。借力“一带一路”,计划定能实现。

有了“一带一路”,英国就不怕“脱欧后遗症”了

今年1月,当满载中国货物的中欧班列由义乌始发,最终停靠在伦敦巴金火车站站台时,英国广播公司在报道中惊呼:“真是了不起,中国用现代科技重新打通了古代的丝绸之路!”

仅隔不足3个月,当中欧班列满载货物,从伦敦驶向义乌之际,有英国媒体将中欧班列喻为一列非同寻常的“丝绸列车”。

记者注意到,在英国金融城,毗邻山毛榉街,有一条“丝绸街”。闻名遐迩的巴比肯艺术中心就坐落在那条街上。这家艺术中心的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说,这条街之所以得名“丝绸街”,是因为这里一度是来自中国的丝绸销售地,无论是英国的达官贵人还是庶民百姓,都对产自遥远东方的丝绸喜爱有加。可见,中国和英国早就结下丝绸缘,是古老的丝绸之路把中英两国紧紧联系在一起。

时光越千年。今天,丝绸之路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焕发出更大生机活力。

位于伦敦市中心贝克街上一家药店的老板坦率地对本报记者说,有了“一带一路”倡议,英国就不怕“脱欧后遗症”,可以发展得更好。他说:“我很羡慕,这次返回中国的中欧班列上有同行们的维生素等药品。接下来,要争取让我们店里的药品、维生素和保健品也坐上下一趟中欧班列,高高兴兴进入中国市场。”

丝绸之路也是一条人文交流和心灵沟通之路,在人与人之间架起理解与交往的桥梁。

“首趟从中国开到英国的中欧班列抵达伦敦,标志着‘一带一路’已延伸到欧洲最西端的英国,现在,班列顺利返回,这个圈划圆了。它在为中英、中欧贸易注入新活力的同时,也折射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强大吸引力。”英国学者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评价。

行走在伦敦的大街小巷,聆听各界对于“一带一路”建设的强烈期盼,记者的脑海中不断重现一年多前习近平主席在伦敦对于“一带一路”的定位——

“‘一带一路’是共赢的,各国共同参与,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实现共同发展繁荣。这条路不是某一方的私家小路,而是大家携手前进的阳光大道。”

中欧班列,一路铺洒阳光,升腾希望。

(本报驻英国记者黄培昭、李应齐采写,本报记者赵成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