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从国土面积、人口、资源等要素来看,以色列只是一个小国,但是它是一个世界公认的“科技大国”“经济大国”和“教育大国”,被誉为“创新的国度”“第二硅谷”。其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长期保持在4%以上,人均研发水平、万人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数量、万人发表国际论文数量、人均风险资本投资量、人均拥有高科技公司数量都名列世界第一,国家创新能力指数和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数量列世界第三。
1992年中国与以色列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以来,双边关系总体保持平稳健康发展。“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两国关系带来新的发展动力。以色列地处欧、亚、非三大洲结合部,西面和南面分别濒临地中海和红海亚喀巴湾,无论是“一带”还是“一路”,这里都是重要节点。以色列从一开始就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2014年10月,中国发起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2015年3月31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正式签署了提请以创始成员国身份加入亚投行的申请,成为亚投行57个创始成员国之一。
过去5年里,以色列总统、总理、议长等政要接连访华,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刘延东和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张德江等也先后访问以色列,签署了一系列双边合作协议。在双方高层的高度关注和重视下,中以交流合作日趋紧密。中国已成为以色列在亚洲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和全球第三大贸易伙伴。去年,两国双边贸易额突破113亿美元,中国对以投资额超过60亿美元。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带动下,大量中国资本涌向以色列。在信息安全、精准农业、生物医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领域,以色列的科技公司近年成为中国投资者的关注热点,阿里巴巴、百度、腾讯、奇虎360、联想等著名科技公司都纷纷向以色列的科技投资基金注资。来自以色列经济和产业部的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对以色列初创企业的投资相比2012年增长了300%,达到5亿美元。目前,以色列创业公司的风险投资中约40%的资本来自中国。
创新是以色列的国家名片,而中国则将创新列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视之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引擎。创新合作注定是中以合作的一大亮点。中以两国高度重视创新合作,创新合作机制日趋完善。2013年5月,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访问中国,中以建立政府间经济技术合作机制。内塔尼亚胡还表示,愿把以色列建设成为中国的“研发实验室”。2014年5月,刘延东副总理访问以色列,参加了以色列首届创新大会,并宣布成立中以创新合作联合委员会。2015年1月,中以创新合作联委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双方签署了《中以创新合作三年行动计划》,其中包括成立中以创新合作中心、成立中以“7+7”大学研究联合会、启动“中以常州创新园”建设等,为两国深入开展科技合作、共同推动两国创新发展搭建了合作平台,明确了重点任务,建立了机制保障。2016年3月,刘延东第二次访问以色列,与内塔尼亚胡共同宣布启动中以自贸协议谈判,为加强双边关系迈出重要一步,以色列对华高科技货物商品的出口以及对华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都将迎来重要机会。
今年3月19日至22日,在中以建交25周年之际,内塔尼亚胡第三次以总理身份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访问期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内塔尼亚胡共同宣布,中国和以色列建立创新全面伙伴关系。以色列成为继瑞士之后第二个同中国发展以“创新”为标志的伙伴关系国家。随后发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以色列国关于建立创新全面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明确指出,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大国,正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色列在创新、研发领域具有全球公认的领先地位。继续深化中以合作仍有巨大潜力,双方在相互尊重和平等基础上致力于开拓和深化创新合作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对两国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以色列有很多先进的技术,中国则有雄厚的资本和广阔的市场。这种互补性令中以两国在科技创新领域存在无限的合作空间。内塔尼亚胡曾说,犹太人和中国人都拥有非常聪明的大脑,应该分享智慧、分享知识。他认为,在宏伟的“一带一路”倡议下,中以可将市场和技术充分结合起来,不断提高两国合作的深度和水平。正如他此次访华期间在“以色列总理商业创新论坛”上所说的,中以合作乃“天作之合”。(光明日报驻特拉维夫记者王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