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会各国代表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听取发言。新华社发
2016年12月28日,在巴基斯坦伊斯兰堡,中国国际航空公司驻伊斯兰堡营业部负责人(中)和巴方员工讨论工作。2016年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新华社发
2016年3月5日,在肯尼亚马萨比特郡,工程人员在托比—摩亚雷公路施工现场作业。中国在非洲的多个公路、铁路项目在2016年或竣工通车或正在建设,这些项目有力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改善了当地人们的生活。新华社发
2016年12月11日,位于江苏连云港港区的连云港中哈国际物流基地内,大批过境集装箱等待转运。 新华社发
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逆全球化暗流涌动,气候变化课题严峻。尽管历经诸多波折,世界经济依旧砥砺前行,而中国在应对经济全球化方面的担当有目共睹。日前,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7年会”上,来自各国的专家学者在为世界经济复苏开出“药方”的同时,也对中国在全球事务中的贡献予以高度评价。
共同重建国际金融秩序
美国前财政部长雅各布·卢
国际金融危机后,各国在G20框架下为恢复国际金融秩序做出了诸多积极反应。例如,我们达成协议,要确保在英国“脱欧”之后共同维持市场的稳定。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曾经跟我说过,这些共识,需要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贯彻执行,从而共同为世界经济的复苏作出贡献。在这一进程中,中国的贡献有目共睹。
关于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的讨论,我们必须十分谨慎。我们不能只是简单地反对保护主义,还应该仔细审视一下为什么保护主义会抬头,怎样让全球化的效益能够更加被广泛享受。如果这个“蛋糕”变得更大,如果每个人都能从中分到一块,就更容易说服他们,全球化是有好处的。对于任何一个经济体来说,不能只关注短期财务表现,更要考虑长期的健康发展之路。
应该让全球体系对新兴市场更加开放,而亚投行的工作在这方面展现出了积极信号。我们可以建立新机构,而且是高标准机构,这些机构可以通过相互合作来实现全球化的诸多目标。
全球金融体系互联互通,使我们的世界更加繁荣和稳定,也能够确保各个国家享受发展和安全。所以在我们回到各自国家之后,我们应该把在这个会议上做出的承诺,确保变成一种可持续的国际机制,并且要告诉民众,这些机制和举措,能够为他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具体的影响。
“一带一路”互利共赢
联合国副秘书长沙姆沙德·阿赫塔尔
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发展,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也在不断增加。众多构想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得到充分体现,包括提高沿线国家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沿线国家资本的能力,通过各种金融工具来增加他们的能力。
“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重大的、根本性的项目。首先,“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是一个双边倡议,也是一个更加广泛的合作框架;其次,这个倡议促进了可持续发展和本地区无缝连接,实现多样化发展;第三,它能降低贸易壁垒,减少贸易成本;第四,倡议也注意到环境和社会方面的影响。
联合国亚太经社会对一些走廊建设分析后得出结果:第一,从宏观上来说,“一带一路”倡议将会实现互利双赢,不仅是中国,其他参与国家也都能从中受益;第二,“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经济收益主要取决于如何减少关税和跨国贸易的成分。比如,关税如果下降30%,就能促进中国1.8%的经济增长,相关国家的经济增长也会增加5.3%—16.9%不等;第三,2/3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可以通过互联互通获益,包括相互连接的基础设施、油气管道等,从中亚到南亚再到东亚,都可以通过国家电网连接的项目带来巨大的收益;第四,信息通信技术必须是“一带一路”的关键组成部分。如果把那些偏远的地方连接起来,就可以让农业的现代化来帮助他们弥合农村和城市的差距;最后,互补性、互联的共生效应以及区域一体化,可以推动实现跨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以创新提升制造业
庞巴迪公司执行董事长 皮埃尔·布多昂
《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的主题就是制造业的未来。据世界银行统计,2014年,制造业占全球GDP的15%,对就业贡献占比也差不多,当然这些数字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有所不同,但是这些长期发展和可持续性是大家广泛关注的,所以我们看到各级政府都在落实政策,帮助制造业企业应对新的经济形势。
早在2011年,德国就提出了工业4.0的概念,就是要借助信息技术让德国公司能够进行大批量的定制和生产。在加拿大魁北克省,当地政府最近也启动了创新制造企业的战略,通过资金激励和员工培训来实现流程的自动化和现代化。我们可以把这些政策与《中国制造2025》进行比较,就会发现不少的共同点,例如激励创新、提高竞争力,从而能够向价值链上端转移;推动人才培养,因为最佳的创新成果需要政府和私营部门之间的合作,也需要产学研的合作,包括在培训、专业学位的设置和奖学金方面开展工作。
未来几年庞巴迪将继续扩大与中国在创新领域的合作,提供最先进的地铁、有轨电车、单轨、轻轨和高速列车技术,来方便人们的出行。《中国制造2025》行动可以让我们的6000名中国员工充分展现出自己的才能。
总之,创新能否成功,取决于制造企业有没有决心来改变现状,如果重视效率、瞄准高端,这些企业将会脱颖而出。可以预见,未来中国工业的整体基础将更加稳健,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为就业机会的增多创造更加良好的条件。
金融创新要防范风险
英国年利达律师事务所名誉主席 罗伯特·艾略特
虚拟经济和实体之间的关系,是客户关系。如果客户关系薄弱,金融创新的益处能够传导到实体经济的效益就会非常有限。例如,西方发达国家的银行对消费者做了很多误导性的销售,消费者基于对银行的信任去买那些理财产品或资产管理产品,发现上当后,就会对银行的信任度越来越低。银行体系要重新赢得信任,就要改善客户关系,提供安全、保密和公平的解决方案,真正满足储户的需求。
人工智能或分布式账册这样的新技术,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机会,也带来了一些风险。比如分布式账册能保证数据的精确度,使我们工作更加公平,但它又可能导致用户的背景信息向公众披露;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可以更好预见消费者的行为模式,为零售带来巨大商机,但这意味着你能掌握大量的用户信息,也可以控制这些信息用于其他用途。因此,金融创新必须一开始就做好规划,防范风险,创新过程中要考虑安全和隐私的问题。
我们要改革现有的银行体系框架,进一步提升其效能和降低成本。新进入银行业的企业是依赖创新来保证竞争实力的,他们必须采取足够措施,来保证客户的隐私安全。
金融创新势在必行。如果你不去创新的话,风险可能更大。发达国家的一些银行因为老旧系统出了问题,导致自动取款机系统连续3周不能使用,最后要去找一位懂老机器、老编程的工程师来解决问题,而这样的工程师都非常年长,80岁了,这种老旧的技术和系统会对我们的创新产生影响。
世界与中国良性互动
哈佛大学前校长劳伦斯·萨默斯
我第一次到中国是38年前,当时刚刚大学毕业就来到了上海。我和同学在上海闹市区的马路中间散步,因为路上没有汽车,空荡荡的。我是波士顿红袜队的球迷,而当时在中国,根本没有人能和我聊聊这支球队,因为那时没有国际长途,没有卫星电视信号,也没有外国报纸和杂志。38年匆匆而过,我们看到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的上海,其发达和繁华程度早已位居世界前列。
世界也是如此,在过去40年间,全世界的人均寿命不断增长,在人类历史上人们的健康第一次受到营养过剩的威胁。中国与世界的发展是一种良性互动,全球经济的稳定运行使中国受益良多,同时中国也为世界经济作出了巨大贡献。在全球经济发展增加的总量里,中国占到1/3,我们都期望这样的趋势能够保持下去。
我们正处于历史的重要时刻。我是一个审慎的乐观主义者,乐观是因为我看到一些长期趋势,还会继续发展下去。我审慎甚至感到担忧,是因为政治和经济的一些发展让我感到忧虑,尤其是一些西方国家出现了民族主义和保护主义抬头的迹象。为此,我们一定要充分强调彼此共识和长期愿景,避免重返民族主义和保护主义的泥沼,继续推动全球化的进展,共同应对各类挑战。
有利润也要有蓝天
西门子股份公司总裁 凯 飒
一年之计在于春,这是中国朋友经常说的一句话,所以我们要做好规划。中国政府在环保领域的规划是很合理的,例如到2030年,中国政府希望相较于2005年,能够把GDP增长的碳强度降低60%—65%,这是一个有雄心的目标,我十分赞同。要达成这个目标,需要高效能和数字化的技术,中国在这一领域已经投入了大量的研究,并且取得了不俗的成果。中国改革开放的脚步从未停歇,在全球经济和贸易活动中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这不仅源于中国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负责任大国的一种勇气和担当。
我们想要一个怎样的地球?我们可以做什么工作来保护这个地球?曾经有人认为环保工作对企业利润是有伤害的,在我看来,可能短期会有一些影响,但从长期看来,对整个社会和各个经济体来说,环保也可以成为一个有着无限潜力的商机。例如,我们此前在德国参与的一个能源议程,就提到了关于可再生资源发展的规划,这不仅体现了对环境保护的尊重,同时也是一个大有可为的商业项目。
所以,未来的企业,在原有业务板块的基础上,应更多地着眼于环保技术,在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间达成平衡,并取得双重收益——有利润,也有蓝天。
智能化生产受益各国
世界银行前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 考希克·巴苏
“转折点”这个词可以非常好地描述我们现在的状态,全球经济已经到达了一个十字路口,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一个寻求改变的机会。与此同时,诸多挑战也如影随形,经济增速放缓,大宗商品周期性波动,工资支出占GDP的比例不断走低。必须指出,引发这些挑战的因素是多重的,也是复杂的。其中,制造业的格局演变和工艺革新特别值得关注。
在制造业中,大约只有3%的成本来自于传统意义上的人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其他部分基本上都已经实现了机械化。工业机器人生产的增长率、生产量每年都在以20%—30%的速度增长,这一趋势无疑给就业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但我们仍然应该清晰地看到,工艺革新和智能化生产的不断发展与进步,长远来说会使各国都从中受益,这一点对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尤其明显。
为适应这一局面,各国的工业化和智能化政策都需要不断进行调整和创新,在继续保持开放性的同时,充分关注到其产生的各类联动效应。在这方面,中国近年来的表现十分优异,为众多发展中国家树立了标杆。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随着世界经济的逐步复苏,中国将在全球经济事务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携手应对气候变化
英国社会科学院院长 尼古拉斯·斯特恩
未来20年里,如果我们想要世界经济实现双倍速度的强劲增长,就需要进一步增强在气候变化方面的努力,温室气体排放需要减少一半。为了实现这样一个目标,我们在制定政策和实施行动等各方面,都应该采取与以往不同的方式进行。
未来20年中,《巴黎协定》应该是我们所达成的最重要的共识。尤其是那些中等收入国家,它们将给世界带来70%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更大比例的发展动力。中国及其他一些国家不仅将是世界增长的主要引擎,也将是我们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重要参与力量,他们的行动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些发达国家也应该在资金、技术等方面提供更多协助。
最重要的是,中国未来可以进一步发挥其领导力。在多边金融机构等机制性安排中,中国可以更好地加强多边银行和金融机构的贷款能力,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这也包括提高技术研发等方面的能力。现在,中国是国际上的一只领头羊,可以给更多的发展银行和金融机构提供支持,发达国家也应该更多地与中国进行互动,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携手并肩,共同争取实施更多有效措施。
大贡献带来高追求
汇丰控股有限公司集团行政总裁 欧智华
美国大选、英国“脱欧”等事件都显示出经济全球化面临的阻力,让很多国家感到不安,而法国和德国也将进行选举,进一步加剧了不确定性。全球范围的包容和乐观精神有所消退,取而代之的是不断蔓延的保护主义情绪。
在这一大背景下,中国不仅是世界经济的增长引擎,也是全球领导者、贸易开放的火炬手以及实现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的驱动因素。作为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中国正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构建新的区域增长平台,推动公平的全球化,共同造福发展中国家以及发达经济体。中国正在推进《巴黎协定》的目标,同时团结区域合作伙伴,支持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这一覆盖面广、包容性强的贸易协定。
中国领导人为全球经济发展所描绘的愿景是强有力而清晰的。中国在区域和全球舞台上所发挥的领导力,准确反映了其世界地位。更高的世界地位,意味着更大的责任和更高的期望,中国为此树立了很高的标杆,不仅是快速的经济增长,还有其改革的步伐、经济社会转型的速度。世界期望中国不仅可以维持强劲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并且可以继续快速实现中国自己设定的宏伟目标。
让全球化惠及被遗忘者
二十国集团协调人加布里拉·拉莫斯
当前,世界经济面临增长乏力、投资不足、生产率增长有限等一系列问题,我们必须协同合作,扭转这样的局面。为此,各国经济应通过转型来实现可持续发展,其中包括由资源型向服务型的过渡、扩大内需、削减过剩产能、降低重工业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在世界经济不断转型与发展的过程中,中国依然会是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和亮点,中国经济的表现对于世界经济的稳定运行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与此同时,全球化进程面临的挑战也必须得到重视,特别是我们在继续推进全球化的过程中,要确保全球化的益处能够照顾到那些被遗忘的人。为此,我们必须为世界经济的稳定运行打造一个稳固的根基,可以肯定的是,中国将在其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本版内容由记者李潇、暨佩娟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