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到英国的第一列货车:义乌至伦敦”,在伦敦巴金车站,一幅写着上述字样的标语放置在首趟中欧班列之前。这趟满载中国商品的列车从浙江义乌启程,18日抵达终点站伦敦,全程12451公里。

这条有史以来行程最长的“新丝绸之路”上的班列立即引发欧洲媒体的密集关注。无论是刚宣布“硬脱欧”的英国,还是其行经的欧洲各国大多表示欢迎。除了给途经国带来丰厚的经济利益外,德国《每日镜报》称,中欧铁路线也是连接中国与欧洲的外交重大项目,具有很大的地缘政治意义。这不是一个独奏,而是一场交响乐。在贸易保护主义阴影在世界飘荡的今天,这尤为重要。

目前,从义乌开出的中欧班列已开通马德里(西班牙)、中亚五国、德黑兰(伊朗)、车里雅宾斯克(俄罗斯)、马扎里沙里夫(阿富汗)、里加(拉脱维亚)、明斯克(白俄罗斯)、伦敦(英国)等8条线路,义乌成为目前开通中欧班列运行线路最多的城市,其中西班牙、阿富汗和俄罗斯班列已实现常态化运行。

自2011年10月重庆发出第一班直达杜伊斯堡的国际货运列车后,从中国到欧洲的铁路线变得日益繁忙。各省纷纷不惜重金补贴打造中欧班列交通线,最多时中欧班列运行线路多达约20条。

不仅国内各省热衷开通中欧班列,欧洲也十分关注这条“一带一路”的铁路运输线。德国铁路公司希望从这条线路中分一杯羹。德铁董事会成员珀法拉对德国《世界报》称,“作为伙伴,我们正从中国经济增长中获益。”中德铁路货运量显著增长,去年运送了4万多个集装箱。预计到2020年中德之间集装箱年运量将突破10万个。

“21世纪的‘马可波罗’:新丝绸之路首列班列开通”。俄罗斯塔斯社19日以此为题发表文章称,中国新丝绸之路列车抵达伦敦。对中国来说,新丝绸之路不仅可以用快速和廉价的方式向欧洲提供商品,而且吸引中国投资建设大量的铁路线。这一新的丝绸之路可以称之为“21世纪的马可波罗之路”。

“俄罗斯之春”网称,中国雄心勃勃的恢复古老丝绸之路计划取得了成果。中欧货运班列经中国-中亚-俄罗斯至欧洲,参与中国新丝绸之路项目对俄罗斯和中亚等国十分重要,俄罗斯不仅可以获得过境费,还可以获得支持修建铁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从而增加工作岗位。俄罗斯“财经”网称,在中美可能发生贸易战的背景下,未来中国将会进一步扩大在欧洲市场的销售。俄罗斯将会从新丝绸之路项目获益。

美国国家公共电台称,对于中国雄心勃勃的“一带一路”计划来说,这班货运列车标志着一个里程碑事件:中国与西方之间古老的丝绸之路又焕发了生机。伦敦由此也成了与中国有铁路直接相连的第15个欧洲城市。

英国《国际商务时报》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义乌到伦敦的直达列车使英国成为了欧洲第8个同意与中国建立火车直达联系的国家。人们对这条新线路抱有很大的希望,认为这条“现代版的古丝绸之路”将会引领东西方贸易关系的一个新时代。随着英国采取行动脱离欧盟,英国首相特一直非常渴望加强与中国的国际贸易联系。英国《每日电讯报》称,中欧班列的到来恰逢其时,英公投脱欧后,更加强调英国要面向更广阔的世界。报道称,中欧班列的机车名字给人丰富的想象,它来自于毛主席的话:“东风压倒西风”。这类报道似乎意味着这是欧洲开始转向东方的时候。

欧洲也有人对中欧班列线路表示担忧。俄卫星新闻网19日引述波兰学者的话透露称,波兰国防部长日前以国家安全为由叫停了“新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罗兹火车站的建设。而此前罗兹市投资促进署官员曾说,中欧班列成为罗兹市对外招商引资的“橄榄枝”。

不过,更多欧洲人不这么看。德国《世界报》称,目前在中国,没有什么项目比“一带一路”更重要。德国杜伊斯堡港集团董事会主席埃里克·斯塔克说:“借力‘一带一路’的战略肯定会在欧洲产生新的影响范围。”报道称,与美国在特朗普领导下加入保护主义阵营相反,中国将自由贸易用于扩大自身在世界其他国家的交流。此外,运输只是“一带一路”计划的一部分。中国希望在技术上达到更高的层次,不再充当简单商品的生产车间。中国“一带一路”沿线开始建设一些庞大的工业区,例如在白俄罗斯明斯克附近的一个大型工业园,中国公司在此投资,中国建筑公司以创纪录的速度进行建设,中国的银行则为建设提供资金。《世界报》称,正是通过这样的链条,中国已将包括德国在内的64个国家统一到“一带一路”的倡议下。亚洲、中东、非洲以及东欧、西欧的很多国家都参与其中。没有哪个国家愿意错失良机。

BBC称,对于北京来说,“一带一路”计划提供了维持其经济增长的另一条途径。习近平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演讲的主题也是大力赞扬全球化的优点,并向世界发出参加“一带一路”峰会的邀请。在一些人看来,这一计划的政治意义和其经济意义一样多,为北京提供了投送其软实力的一个机会,同时表明中国有能力将从俄罗斯到西班牙等一系列分散的国家连在一起。报道称,中国正在计划开通另外20条欧洲铁路运输线路,随着世界对中国消费品的需求持续增长,铁路运输的优势明显,大家都期望这些班列能够帮助带动全球经济驶向2017年,驶向未来。(环球时报驻英国、德国、加拿大特派特约记者 黄培昭 青木 陶短房 环球时报记者 李晓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