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泉州市民政局持续开展“僵尸型”社会组织专项整治行动,对全市社会组织进行一次深度检查,清理一批名存实亡的社会组织,整改一批内部管理混乱的社会组织,激活一批效能不高的社会组织,对违规社会组织给予处罚,进一步优化社会组织结构,净化社会组织发展环境,防范化解社会组织风险。通过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切实打通“堵点”、解决“痛点”,有效形成社会组织管理“有进有出”的工作局面,全面激活社会组织自律意识,整治工作初见成效。
据统计,全市有“僵尸型”社会组织520个,占已社会组织总数的7.3%。目前,已完成清理完成503个,占比96.7%,其中撤销登记282个,注销登记175个 ,激活46个,有效优化了社会组织结构。
高位统筹,切实增强工作凝聚力
首先,统一思想认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迅速统一思想和行动,把“僵尸型”社会组织专项整治行动作为当前必须完成的重大政治任务和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体现,切实增强清理整治工作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其次,精心谋划部署。“僵尸型”社会组织专项整治成效分别纳入市对县的平安建设考核指标和民政重点工作项目,切实用好考核指挥棒。印发《持续开展“僵尸型”社会组织专项整治行动方案》,明确整治范围、主要措施、实施步骤和工作要求,有序推进整治工作。
此外,坚持整体推进。指导县(市、区)民政部门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出台相应行动方案,落实分级负责的原则,召开会议调度3次、现场调度5次、实地督导11次,层层传导压力,强化责任落实,形成市、县两级同频共振工作态势。
精心组织,切实提升整治成效
一方面,把握重点,摸清底数。以连续两年及以上未参加年检的社会组织作为整治重点,在充分征得业务主管部门意见的基础上,对本级社会组织进行全面梳理,确定整治名单,建立工作台账,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并建立每个月进展情况通报机制。
另一方面,依法依规,分类整治。按照“整改规范一批、督促注销一批、撤销登记一批”的工作思路。对正常开展活动、仅仅是疏忽了年检的社会组织进行督促整改;对未正常开展活动的,督促办理注销登记手续;对不参加年检、不正常开展活动、也不主动办理注销登记的社会组织启动行政执法程序,给予撤销登记行政处罚。
同时,多措并举,稳妥推进。坚持力度与温度并举,及时跟进整治进度。通过电话、短信通知等方式引导“僵尸型”社会组织按照要求办理注销。针对无法取得联系的,通过前往登记地址,与所在地居委会、周边群众等了解核查,查阅社会组织档案及前往业务主管部门了解情况等方式逐个攻克。对已经下达《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的,持续跟踪,按照法定程序推进,对行政处罚全过程进行记录,归档保存,做好执法全过程留痕,确保整治行动取得实效。
健全机制,切实巩固治理成果
首先,严格登记审查。严把名称审核关,力争从源头上规范社会组织依法登记。在社会组织登记审查阶段,征求行业管理部门、党建工作机构、有关管理部门和利益相关方意见,督促社会组织落实党组织建设承诺。强化社会组织发起人和拟任负责人审查,依法把好社会组织的“入口关”。
同时,健全排查机制。结合社会组织抽查检查工作,进一步健全排查机制,完善日常管理措施,加强定期排查,将新发现的“僵尸型”社会组织及时纳入整治范围。严格落实泉州市民政局等六部门印发《泉州市社会组织资金监管和联合执法机制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综合监管体系,加强联合执法力度,推动无效低效社会组织有序退出。
另外,加强日常监管。紧盯重大风险点,通过年检年报、随机抽查审计、等级评估、行政约谈等方式,对社会组织开展各项业务活动的监督检查,做好风险排查和预警工作,发现问题隐患立即责令整改,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化解风险。统筹安排,一体化推进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行业协会商会涉企收费、僵尸型社会组织清理等专项行动,构建长效监管机制,全面延伸监管触角。
在总结“僵尸型”社会组织专项整治行动经验时,泉州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一是抓好方向引领。坚持和加强党对社会组织工作的领导,协同推进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和党的工作有效覆盖,确保广大社会组织听党话、跟党走,走稳走牢走远中国特色社会组织发展之路。二是抓好作用发挥。引导行业协会商会助力国家经济发展和经济现代化水平的提升,动员学会研究会助力国家科技创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动员社会服务机构助力民生保障和服务,动员慈善组织大力发展新征程上的慈善事业。三是抓好监督管理。切实履行社会组织登记、年检、评估、信用管理、执法监督等各项行政职责,推动社会组织自觉完善内部治理机制,不断提升自律自治水平。四是抓好环境营造。统筹发展和安全,发扬“亮剑”精神,持续清理“僵尸型”社会组织,严厉打击整治各种非法社会组织,净化社会组织的生态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