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走进云南省大理州漾濞县漾江镇桑不老村,只见一幢幢小洋房掩映在核桃树、桑树丛间,四处炊烟袅袅,田园风景秀美如画,整个村庄一片祥和宁静的景象。几年前的桑不老村可不是这样的,当地的俗语“有女莫嫁桑不老,吃水无处挑”正是曾经的桑不老最真实的写照,桑不老过去是漾濞县出了名的老旱区,如今却在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李永增的带领下搭上了“致富快车”。

过去,桑不老村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是种植玉米和水稻,人均年收入不到2000元,桑不老村集体经济常年负债。2000年,头脑灵活,敢想敢干的李永增当选为桑不老村委会主任,这一干就是二十多年。李永增是一名有着30年党龄的老党员,更是土生土长的桑不老人。对李永增来说,最亲近的就是这片土地和这里的百姓,他总把乡亲们的点滴小事放在心上。

图为今天的桑不老(漾濞县融媒体中心摄)

桑不老村适宜种植水稻、玉米、烤烟等农作物,多年来,缺水一直是困扰该村产业发展的最大难题。“以前因为缺水,田里只能种玉米,遇到特别干旱的年头,连小春作物都种不了。不解决缺水的问题,桑不老怎么发展得起来啊。”面对缺水的困境,李永增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了摆脱困境,李永增积极与相关部门对接协调,争取项目资金和政策支持。在李永增的不懈努力下,桑不老村先是修了抽水站,后来又从小春箐水库、上邑河、紫阳河等引水入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上来了,农业用水灌溉水源有了保障,各类农业生产活动也得以顺利开展。脱贫攻坚期间,桑不老还实施了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据了解,桑不老村人畜饮水项目共投资185万元,所辖12个村民小组都通了自来水,彻底解决了村民生产生活用水不便的问题。

桑不老村土壤肥沃,解决了用水难题,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发展产业。“除了水稻、玉米、烤烟等传统农作物外,还有什么经济效益高、种植成本低又适合桑不老气候的作物呢?”为了集思广益,李永增组织村“两委”班子召开会议研讨实现村集体和群众双增收的新路子。“咱们可以走出去看看,看看其他地方都在种些什么,有没有值得我们借鉴的东西。”李永增采纳了同事的建议,带着桑不老村“两委”班子到其他县学习调研,结合本村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等农业资源优势,他决定引进推广贡菜种植。

推广贡菜种植之初,大部分村民持观望态度,怕不懂技术种不好、怕卖不出去亏本。贡菜种植周期短,且不会对土地造成污染,比种植传统农作物获利更多。为了不让乡亲们错过致富的好机会,桑不老村“两委”党总支牵头,发动党员干部带头种植贡菜,向村民发放贡菜籽并传授种植技术,带动一部分村民小面积尝试种植贡菜。经过事无巨细的指导和帮助,桑不老村贡菜种植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尝到了甜头,村民们这才扩大了贡菜种植面积,之前观望的村民也抛却了顾虑,纷纷加入到种植贡菜的队伍中来。从2021年开始,每年烤烟采烤结束后,桑不老村的村民就开始整地、育苗、种贡菜,这一模式大大提高了土地资源利用率,帮助村民实现了增产增收。

图为李永增在察看加工好的贡菜(漾濞县融媒体中心摄)

2022年,李永增牵头成立了漾濞县桑不老吉鼎生态种养殖有限责任公司,公司经营着一个贡菜加工厂,配备了专门的贡菜加工设备,加工厂年收入租金5万元。同时,公司还经营着一个肉牛养殖场,养殖场年收入租金10万元。今年又新建一个辣椒烘干加工厂,即将投入使用。加上供水管护协会每年结余的管理费、驾校租金和垃圾清运费,桑不老村一年的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了20多万元。桑不老由原来的集体经济“空壳村”摇身一变成为蓬勃发展的“产业新村”。

集体经济活力足了,村民的生活水平也跟着上来了。乡亲们住进了别墅、开上了轿车,李永增反哺家乡的夙愿终于得以实现。

2022年9月,李永增在漾濞县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擂台大比武”决赛中荣获“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擂台比武第二名。这个曾因村中有繁茂的老桑树而得名的村庄,在李永增的带领下,真正成为经济发展的“长青村”。(陶淋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