涠洲岛五彩滩。中国网记者 彭瑶 摄
中国网4月25日讯(记者 彭瑶)4月24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社会工作局、最高人民检察院新闻办公室联合举办的“发现最美 你评我论”——“新媒体走基层看检察”网评品牌活动采访团走进广西北海,关注检察机关如何用公益诉讼守护涠洲岛的生态底色。
广西涠洲岛是广西最大的海岛,也是中国地质年龄最年轻的火山岛,涠洲岛岛屿及附近海域自然条件优越,各类生物资源丰富,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守护好涠洲岛的蓝天、碧水、净土,是当地检察机关的重要职责之一。
北海市海城区人民检察院第二检察部负责人苏莉告诉记者,每年夏季,根据国家规定会有几个月是禁渔期,并且涠洲岛全岛均是禁猎区,禁止未经相关部门允许私自猎捕野生动物。非法捕捞、非法狩猎等犯罪行为严重破坏涠洲岛的生态环境。在办理涉及破坏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刑事案件时,检察机关向法院提起公诉的同时,同步提起附带的民事公益诉讼,让违法行为人为他们的破坏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行为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这也向社会传递“环境有价、损害担责”的理念。
另一方面,办案过程中,如检察院发现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行政机关违法使用职权或不作为的,检察院向其提出检察建议或与行政机关进行磋商,督促其依法履职。经检察建议督促后,该行政机关仍未依法履行职责,国家利益或社会公共利益处于受侵害状态的,检察院就会提起行政公益诉讼。
据了解,自开展检察公益诉讼以来,北海市海城区人民检察院共办理涠洲岛辖区公益诉讼案件28件,既有行政公益诉讼案件,也有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涉及海域生态保护、野生动物保护以及岛上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检察机关通过积极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以办理公益诉讼案件为抓手,加强与行政机关的沟通联系,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及时发现和纠正破坏涠洲岛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违法行为。
2021年5月,北海市检察院在涠洲岛建立公益诉讼监督联系点,并与涠洲岛管委会签订了《关于加强北海检察机关与北海涠洲岛旅游区管委会公益诉讼协作配合的实施意见》,检察机关与涠洲岛管委会形成合力,进一步落实案件线索相互移送、证据收集协助配合、沟通办法预警等机制。
截至目前,检察机关已联合驻岛部门、环保志愿组织等开展保护行动9次,挖掘公益诉讼线索24条,办理区域案件28件,对涠洲岛海域非法捕捞犯罪实现精准指控,并同时追究生态赔偿责任。
被告人赔偿之后,这些钱被用到何处?苏莉表示,在办案当中,检察机关以公益诉讼恢复性司法理念为指引,积极探索实践以珊瑚培育、增殖放流等替代性修复方式来修复生态环境。
2022年6月,在征求违法行为人的意见后,海城区检察院联合涠洲法庭和广西大学海洋学院的专家教授,在经过专业的生态评估后,将生态修复金用于涠洲岛海域的珊瑚培育。2023年4月18日,北海市海城区人民检察院提起的在涠洲岛附近海域非法捕捞水产品的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在涠洲岛的沙滩上进行公开审理。被告人周某驾驶渔船搭乘5人至涠洲岛附近海域,在该海底使用底拖网及法律禁用的电鱼方法进行非法捕捞作业,共捕捞2163斤渔获物;被告人梁某驾驶渔船搭乘5人至涠洲岛附近海域,同样使用底拖网及法律禁用的电鱼方法进行非法捕捞作业,共捕捞1464.8斤渔获物。法院当场判令两名被告分别支付生态修复金34171.5元、12188元。上述被告支付的生态修复金也将用于涠洲岛附近海域的生态修复。
“尽管珊瑚礁只占海洋面积的0.2%,但全球有1/3的海洋生物都栖息在珊瑚礁当中。由于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因素,全球珊瑚礁都在退化,因此珊瑚的培育对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从去年至今已有30余万元的生态修复金投入到珊瑚培育中,涠洲岛附近海域已成功培育珊瑚苗2050株。”广西大学涠洲岛珊瑚馆馆长 、广西大学海洋学院副教授黄雯认为,生态修复金有利于海洋生态保护,但更重要的是起到对不法分子的震慑和对渔民的宣传教育作用。“通过珊瑚馆与检察院等多个部门的持续宣传,当前涠洲岛渔民的生态保护意识正不断提高。”
当日,采访团还走访了目前岛上唯一已建成的淡水湖资源——涠洲水库,了解公益诉讼保护水资源情况。2022年底,北海市海城区检察院与涠洲岛管理委员会签订“河长+检察长”协作机制,河长和检察长各自发挥职能优势,协同发力,共同保护涠洲岛饮用水水源安全。
检察人员开展公益诉讼取证勘察。中国网记者 彭瑶 摄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人民检察院提示牌。中国网记者 彭瑶 摄
涠洲岛五彩滩。中国网 彭瑶 摄
观看珊瑚海底生长情况。中国网记者 彭瑶 摄
涠洲岛珊瑚馆。中国网记者 彭瑶 摄
2021年5月,北海市检察院在涠洲岛建立公益诉讼监督联系点,为检察机关了解岛上社情民意、收集公益诉讼监督线索提供窗口,同时也对游客、居民起到宣传作用。中国网记者 彭瑶 摄
涠洲岛鳄鱼山景区风光。中国网记者 彭瑶 摄
涠洲岛沙滩。中国网 彭瑶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