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翻译家”吴恩远:要攀登科研顶峰,没有平坦大道可走

发布时间:2023-04-03 16:59:15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陶丽娇  |  责任编辑:李涛
分享到:

中国网4月3日讯 (记者 陶丽娇)4月3日至4日,以“推动国家翻译能力建设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为主题的2023中国翻译协会年会在北京召开,此次年会评选出资深翻译家115名。历史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原所长吴恩远获此殊荣。获奖后,吴恩远第一时间与中国网记者分享了自己与俄语结缘的故事,也谈到了如何将俄语翻译与自己专业研究相结合、青年人如何学好外语以及翻译领域新技术的应用等话题。

“论从史出”成就跨界翻译家

作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吴恩远于1977年考入四川大学历史专业学习,之后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攻读研究生,从此走上了俄罗斯历史研究之路。

谈及学习外国历史的初衷,吴恩远表示,“我们学习外国历史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洋为中用’,借用他山之石以攻玉。”苏联解体对俄罗斯及东欧各国的社会历史发展造成了灾难性后果。多年来,吴恩远围绕探索苏联解体原因,汲取苏东剧变教训,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成果等课题进行了大量研究和翻译工作,成效卓著。

吴恩远著有《苏联史论》《苏联演变的历史思考》等著作,并在国内发表了数十篇学术论文,其中《论戈尔巴乔夫的“加速发展战略”》等论文均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反响。此外,他曾在俄罗斯科学院《祖国史》《莫斯科大学学报:历史卷》、俄罗斯科学院主编的《俄罗斯在20世纪》等杂志和论文集发表多篇论文,其中《论苏联解体原因》等文章,受到俄罗斯学界高度关注。

秉持“论从史出”(即文章的“结论和观点”必须具有最牢靠的第一手资料)的原则,吴恩远多年来一直坚持从俄文资料入手,研究俄罗斯历史。凭借自己的语言优势,他还根据专业需要搜集、整理和翻译了一批关于俄罗斯历史的最新资料。特别是,他完成了《俄罗斯现代史》等著作的翻译工作。

翻译是连接中外、沟通世界的“中介”

对于此次获得2023中国翻译协会年会“资深翻译家”称号,吴恩远表示,“既感到高兴,也颇感意外”。他认为,这一称号代表了极大的荣誉,自己自始至终十分尊重和重视中外文献、资料的翻译工作。

吴恩远认为,“资深翻译家”评选活动非常重要和有必要。他认为,翻译是沟通全世界各民族的心灵之炬,是连接中外、沟通世界不可或缺的“中介”。当今中国正在日益靠近世界历史舞台的“C”位,在这一背景下,中国翻译协会通过评选“资深翻译家”等活动极大促进了中外文明的交流,功莫大焉。

翻译工作前途无量 贵在创新 难在坚持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景日益清晰。吴恩远认为,我们需要大批致力于促进国际文明交流的翻译工作者,这项工作前途无量。

吴恩远用几句话概括了自己从事翻译和研究工作的心得:“重在资料,细在考辨,贵在创新,难在坚持,乐在其中”。他表示,外语学习和翻译是一项既重要,又非常清苦的工作。对于翻译工作者和外语专业的青年学生来说,热爱这项事业至关重要。吴恩远认为,虽然翻译的语言是单一的,但翻译工作者却必须具备多方面的学术修养,了解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各方面知识,只有这样,才可能准确把握文章的精髓。

正因为如此,吴恩远想对青年学生们说:“要攀登科学研究的顶峰,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绝对不能放弃对‘学问’孜孜不倦、精益求精的追求”。

辩证地看待新技术在翻译领域的应用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种与翻译相关的程序、软件不断出现。最近具有包括翻译在内多项功能的ChatGPT更是成为热议话题,吴恩远认为,应当用辩证思维的方式来看待这个问题。

一方面,各种翻译软件,特别是诸如ChatGPT之类人工智能产品的出现与发展,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具有一定推动作用。比如,一些不懂外语的人可以借助这些工具大致了解某些简单的外文资料,这些工具可以简化一些文牍工作,其本身也会随着技术进步而不断完善。

另一方面,这些软件可能永远不能代替人的工作,例如完全取代人工翻译。第一,翻译工作实际上是一个再创造、再创作的过程。新的俚语、俗语、网络语言等层出不穷,各民族、各地区的民俗、民风也日新月异,机器翻译永远赶不上这些变化。此外,一些资深翻译人的独特文风及其在作品中的“传神之笔”是软件翻译很难做到的。第二,在一个多种文化、多个阶层共存的社会里,人们出于不同立场,代表不同利益,对同一问题必然有着不同观点,机器很难找到一个能够代表全民的‘正确’意见。

中国网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