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1月22日讯 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院等16家研究机构联合发起的首届“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学术论坛22日在京召开。外交部原副部长何亚非在论坛上作了题为《高质量发展“一带一路”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路径》的主旨报告。
以下为何亚非的演讲全文: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并付诸实践已近10年。迄今,中国与147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文件,合作项目涉及基础设施建设、脱贫、治沙、畜牧、发电等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成为“南南合作”的典范。目前,“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新时期,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寻求最佳实现路径,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
这十年是百年大变局的加速期、国际格局变换期、世界秩序调整期、全球治理重塑期。国际局势动荡、地缘政治升温、世界经济起伏和民粹主义泛滥成为各国面临的“新常态”、今后一段时间的大趋势。继续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并争取高质量发展,既是中国和世界经济转型的需要,也是“新常态”下国际合作模式多元化、实践真正多边主义的需要,面临的机遇和困难都前所未有。
我们先来了解“新常态”特点,再探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思路和路径。
首先,当今世界气候变化、病毒流行、网络安全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明显上升,已经对人类构成生存性危机。
蹂躏各国近三年的新冠疫情最为典型,也是人们始料未及的全球公共卫生危机。至今病毒变异与防控防疫的拉锯战难有结局,严重阻碍国际人员、货物的流动性,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国际流动性持续受阻还给各国政治、经济、文化交往带来难以估量的负面影响。
“疫苗鸿沟”继续扩大。除了中国向发展中国家主要是非洲国家提供了20亿剂疫苗外,不少发达国家囤积疫苗供国内使用,不愿援助发展中国家。现在非洲国家接种疫苗低于5%。
气候变化和网络安全问题愈演愈烈。全球恶劣天气增多造成俄罗斯、巴西等主要产粮区粮食减产,有可能形成粮食危机。网络安全不仅涉及网络使用,还涉及一国军事、经济、金融等国家安全问题。今后军事冲突第一战场很可能就是网络空间。
二是世界经济下行压力有增无减,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风险显现,推动全球生产链、供应链、金融链进行深入调整,各国经济摩擦、金融动荡、通货膨胀加剧。同时,经济“创造性破坏”持续发力,智能制造与技术革命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主动力,已成为各国经济技术竞争的核心。
供应链调整起步。“创造性破坏”是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的,主要指各种危机和新技术带来的经济结构调整。“创造”体现在创新和企业家精神上。疫情此起彼伏和新技术层出不穷造成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创造性破坏”。全球和地区供应链调整,落后产能被淘汰。各国都在重新思考经济发展战略及其在全球经济分工(即供应链)中的位置,试图重新掌控事关国家安全的产品供应链。世界经济复苏出路是第四次工业革命或者说技术革命,其核心是智能制造。为此服务的新基础设施建设与新技术研发是关键,5G、人工智能、物联网正推动数据产业化和产业数据化加速发展。
为应对疫情造成的经济停滞,美联储放手量化宽松和负利率,美元持续疲软,通货膨胀上升,债务危机初露端倪。据统计,2021年全球通货膨胀处于近二三十年最高位。美联储最早今年3月加息、缩表,以遏制通货膨胀。全球资金开始回流美国,美元指数上升,发展中国家资金压力和债务负担骤增,全球金融危机今明两年爆发几率增加。
三是地缘政治矛盾持续升温,地区冲突愈演愈烈。美国打压新兴大国冲动强烈,以意识形态划线战略竞争来囊括双多边关系,以维护其全球霸权地位。另一方面,以中国为代表的维护和平力量在上升,世界力量平衡继续向有利于中国方向发展。
中美对世界未来和国际秩序重塑有很强影响力。中美关系进入合作竞争并存的调整磨合期、战略僵持期。
拜登总统表示不寻求改变中国政治体制,不进行冷战,但是美国国内一些人执意以中国为“假想敌”来凝聚力量,重整“美国治下的世界秩序”。从美英澳AUKUS、美日印澳四国联盟,到加强北约、召集所谓“民主国家峰会”,美国四处拼凑同盟,并在事关中国核心利益的台湾问题上触碰底线。
两国关系处于微妙调整期,不少美国学者包括米尔斯海默认定美中已进入冷战,而且热战风险大于美苏冷战。
当然,中美虽然分歧严重,尚未到“冷战”境地。由于两国体量大、影响大,发生冲突和对抗的后果难以想象,比较接近现实的可能是部分学者说的“muddle through”,即走一步看一步、“摸着石头过河”。今后中美是合作大于竞争,还是竞争绑架合作,要看双方能否按照元首对话精神进行良性互动,逐步建立信任,减少分歧,加强合作。
四是经济全球化遭受逆全球化冲击,全球化内涵外延在世界多极化和技术革命推动下,发生深刻蜕变,进入2.0新阶段。
全球贫富差距、不平等现象持续发酵,在发达经济体产生资本主义制度性危机,民粹主义和身份政治泛滥,社会严重分裂;在发展中国家加深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鸿沟、疫苗鸿沟、资本鸿沟,实现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更加困难。
全球化2.0阶段意味着东西方共同治理、共同推动。过去几十年全球化由“西方”驱动,以“华盛顿共识”为指导方针。21世纪全球化迈入“双轮驱动”阶段,“东方”驱动分量增加,全球化路径发生变化。这不是“全球化终结”,而是“再全球化”。
以传播领域为例,奈飞公司2021年最受欢迎的连续剧不是美剧,而是韩国出品的“SquidGame”(鱿鱼游戏),据统计有1/4的美国人在观看。在创新领域,过去 “言必称硅谷”,现在新加坡、中国深圳和上海已蜚声海外。从基础设施建设看,“一带一路”正在以非西方主导、南南合作方式,把亚非两大洲基础设施连接起来,打通世界互联互通“命脉”。
从上所述,“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更加严峻,困难增大,需要我们深入思考,积极创新,持续发力。
那么,“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思路和路径在哪里呢?
一是以“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全人类共同价值为指导思想,“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要从安全和睦、经济繁荣、民心相通三方面着手,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全球治理的主要领域,美好世界的主要标志。
安全和睦是指,各国战略意图清晰,走和平发展、和平竞争道路,摒弃冷战思维和意识形态竞争,并采取建立信任措施,逐步培育互信。
经济繁荣是指,世界经济因新冠疫情和经济周期影响陷入严重衰退,需要加强全球和区域经济合作,共同推动经济复苏。
要从国家和世界共同利益出发调整全球供应链,既维护供应链体系,又重组部分供应链,以提高全球抗击未来经济金融危机的韧性和能力。要利用技术革命推动经济全球化进入新发展轨道,而不是依靠对技术的垄断试图推动经济、技术“脱钩”,这与和平、发展大目标背道而驰。
民心相通是指,以“一带一路”带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需要各国人民、各国文明之间持之以恒的沟通、了解和融合。
这些讲的是为“一带一路”建设创造好的外部环境。政府的对外政策包括国别政策需要充分考虑所在地区、国家推进“一带一路”项目面临的地缘政治和宏观政策环境,从国家和外交层面,为企业排忧解难,保驾护航,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创造条件。
最近我在浙江调研“一带一路”民营企业面临的困难时,就有在埃塞俄比亚开棉纺厂的浙江企业谈到,美国在埃塞搞政府更迭(RegimeChange),给企业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难题。
二是继续以开放、包容、进取的精神加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在“一带一路”各合作平台、领域,遵循国家不分大小贫富都是平等成员的原则,努力从基础设施建设、减贫扶贫、绿色发展,到文化交流、教育培训、社交媒体,再到应对疫情、网络安全、气候变化,尽可能拓展合作的内涵与外延,开辟次区域、区域、全球合作新领域,与全球化2.0新阶段无缝对接。
三是扎实做好“一带一路”每一个合作项目,特别要重视民营企业的困难。1、当前重点是疫情防控和疫苗接种。要加大投入,帮助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建立防疫体系,包括疫苗生产能力和接种网络建设,为“一带一路”建设排除人员安全风险。2、“一带一路”企业遭到人民币升值、美元回流等金融风险,需要政府和金融机构从政策和行动上提供帮助。3、同时各级政府经济部门要协调企业从“一带一路”方向走出去,做好调研,引领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4、民营企业走出去沿袭在国内发展的做法,加上单个企业力量有限,没有政府关系、社会责任、战略研究等部门,需要利用行业组织力量,把相关企业联合起来,资源共享,形成合力。
四是重视智库的作用,做大做强中国自己的非政府国际组织,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我在调研中谈到企业家讲到,在“一带一路”国家开展项目,会有无数个美国欧洲的非政府组织在盯着看、说这说那,牵涉许多精力,但是这些NGO不少带着“有色眼镜”看待中国企业。中国企业亟需中国自己的非政府组织能发挥引领舆论和话语权的作用。
总之,“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已经提上议事日程,随着全球化进入新阶段、中国经济转型加速、国际合作逐步走出新冠疫情的阴影,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关注度再度高涨。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