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美,美在大理;大理美,因为有洱海。”洱海是大理的母亲湖,是大理生态环境的直观映照。

习近平总书记也牵挂着洱海。2015年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洱海边的湾桥镇古生村了解洱海生态保护情况,走上木栈道,湖水荡漾,苍山云绕,他同当地干部合影后说:“立此存照,过几年再来,希望水更干净清澈。”他叮嘱当地干部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

近年来,由于周边人口增长,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旅游业快速发展,洱海流域产生的生活污水、垃圾和农业污染控制难度逐年加大。洱海曾经于1996年与2003年爆发了两次大规模的蓝藻,导致水质急剧恶化,透明度不足1米,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和多次重要指示批示,为大理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赋予了重大使命、提供了根本遵循。2016年12月,按照云南省、大理州党委政府关于坚决打赢洱海保护治理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大理以“我不上谁上、我不干谁干、我不护谁护”的坚定信心和拼搏精神,持续深入实施洱海保护治理抢救模式“七大行动”。

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云南考察,在重要讲话中多次提到大理、讲到洱海,充分肯定洱海保护治理成效,作出了“希望你们守住守好洱海”的谆谆教导,为大理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政治动力、精神动力和发展动力。2020年全年洱海全湖水质实现7个月II类,未发生规模化蓝藻水华,主要指标趋稳向好。

最近几年,洱海一度难觅踪迹、被誉为“水质试金石”的海菜花又回来了,一度风靡网络。如今,洱海的水更清了,百姓的日子更红火了,游客的笑脸更舒展了,连片的海菜花随波荡漾、灿若繁星,无声讲述着关于洱海生态文明的故事。

“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不仅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而且可以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今年4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有力指导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全国各地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纷纷转型绿色发展、谋划长远大计。

洱海生态保护治理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为更好宣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展示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成就和负责任大国形象、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取得的成就,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召开之际,“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洱海)论坛”(下称“洱海论坛”)即将召开。

洱海论坛是COP15大会重大主场外交的配套活动,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国际传播领域的平台,也是全球关注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的有识之士交流观点、碰撞智慧、凝聚力量的盛会。

当前,世界经济低迷,发展鸿沟日益突出,地区冲突频繁发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凌行径明显上升,生物安全、气候变化、重大传染病等全球性挑战此起彼伏,我们更需要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也要求我们在世界眼光与人类视野基础上更进一步向未来看。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是人类的共同责任,这也是顺应世界历史发展趋势、应对全球性问题的必由之路和必然要求。

中国将生态文明融入到主场外交进程中,洱海论坛与COP15大会期间举办的生态文明建设论坛形成呼应,向世界展示共建美丽地球的中国理念与方案,彰显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国际担当,为全球环境治理贡献中国力量,也向世界介绍美丽云南、美丽大理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做出的努力。

“洱海无弦万古琴”,期待洱海畔这场生态文明建盛会美妙的“琴音”。

文︱《中国报道》记者 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