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蓝的天空、蜿蜒的河流、碧绿的草地,一幅幅醉人的美景勾勒出陕西多年来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主色调由“黄”变“绿”,生态富民的历史画卷。
陕西省地处我国内陆腹地,地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跨北亚热带和暖温带两个气候带,独特的地理位置、复杂的地形地貌及气候特征孕育了众多的生物物种,是我国生物物种资源较丰富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分布的重要省份之一。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强调,陕西生态环境保护,不仅关系自身发展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而且关系全国生态环境大局。
近年来,陕西省突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扎实开展生态状况评估,稳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两山”基地创建,强化自然保护地监管,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全省自然生态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太白县、宜君县、黄龙县、留坝县、岚皋县等8个县被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留坝县、平利县、镇坪县3个县被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数量名列西北地区第一。
呵护黄土高原上的“绿色明珠”
“这里的天瓦蓝瓦蓝的,空气清新,负氧离子含量高,来黄龙让人心情舒畅。”西安游客杨龙生对黄龙县的环境赞不绝口。如今在黄龙县,瓦蓝的天空无处不在,明媚的“黄龙蓝”已经成为这座生态小城最耀眼的底色。
陕西省延安市黄龙县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全国八大防护林区之一,也是黄河中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水土保持区,有着得天独厚的绿色生态资源优势,被誉为陕北黄土高原上的“绿色明珠”“黄河绿洲”“陕西的一叶肺”。
如何守住“绿水青山”这一生命线,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绿色发展经济优势?黄龙县确定了“生态立县、旅游带动、统筹城乡、全面小康”发展战略,从规划开始,明确绿色发展方向,并在招商中坚持“零污染”和对污染“零容忍”的态度。打好“减煤、控车、抑尘、治源、禁燃、增绿”组合拳,持续做好乡村绿化造林、城市扩面增绿,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7.83%;持续推进造林绿化,自2012年以来全县绿化总投资4.4亿元,完成造林绿化面积71.65万亩,森林抚育34.8万亩,道路绿化506公里,河流绿化57公里;以垃圾污水处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黄龙最具魅力、最富竞争力的独特优势和战略资源,依靠生态、保护生态、开发生态是黄龙的必然选择。目前,黄龙县构建了以核桃、苹果等林果经济为主导,中蜂、大闸蟹、食用菌、中药材等林下经济为补充的生态农业体系;用生态能源和生态食品加工业补齐工业发展短板;依托生态资源禀赋打造生态旅游这一战略支柱产业,走出一条以绿色生态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
为确保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到位,黄龙县以“革除陋习,禁食野味”“野生动物,全力救助”“野猪泛滥,政府补偿”“驯养繁殖,送法上门”为代表的四项措施,将保护野生动物形成共识、达成原则、化为机制。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全面落实,使该县境内目前植物种类达到1012种,国家级珍稀濒危、重点保护植物9种;野生动物种群达到225种,其中褐马鸡、金钱豹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7种,岩豹、水獭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9种。
成群褐马鸡穿越山林间觅食,“鸟中熊猫”黑鹳翩然在石堡川河嬉戏,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唯美画面,正在这个生态越来越好的宜居乐土上演。如今,在生态黄龙,人们尽情地享受着良好生态环境带来的舒适与安逸。
黄龙,这颗黄土高原上的“绿色明珠”越来越闪耀。
创新实践演绎“全球减贫案例”
陕西汉中留坝县地处秦岭南麓腹地,汉江上游,森林覆盖率达91.23%,林木绿化率达92.97%,素有“绿色宝库”“天然氧吧”之美誉。上世纪80年代,留坝人砍树、开矿,“靠山吃山”,也曾获得过人均存款全省第一的“辉煌”。遗憾的是,好日子不长,山秃了、水浊了,贫困的帽子上门了。2019年5月以前,留坝一直是国家级贫困县。
几年前,总投资10亿元的风力发电项目、两亿元的生物质发电和矿产开发等一批重大资源开发性项目看上了留坝。这对于一个GDP不足10亿元的农业县来说,诱惑力不可谓不大。可是,装风机和开矿就得在山上挖大坑,这不仅破坏亚高山草甸的景观,还将重创山上原本脆弱的土壤环境。
有过惨痛教训的留坝人深知,只顾眼前的利益长久不了,破坏环境的发展持续不了,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这一次,他们拒绝了这些项目。
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优先,让留坝县没有了大型工业的入驻,该如何实现保护与发展紧密结合?留坝县在绿水青山的修复、保护和绿色资源的利用上动脑子、做文章,确定了“生态立县、药菌兴县、旅游强县”发展战略,坚持生态保护与科学发展协调并进。留坝县下功夫大力发展“四养一林”特色农业产业(即林下散养土鸡、土猪、土蜂、食用菌,以及林产业),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了生态产业融合发展;以建设现代农业为目标,大力实施品牌强农战略,“三品一标”认证成果丰硕,“政府+龙头企业+扶贫社+农户”的订单农业模式助力群众脱贫增收。覆盖留坝全境、贯穿一年四季的全域旅游产品体系不断丰富,“吃住行游购娱”“商养学闲情奇”旅游业态不断完善,旅游业实现“井喷”,以“一业兴”带动了经济社会发展“百业旺”,产业链条的拉长,让全县4.7万人共享生态文明建设红利。
最大的亮点就是,留坝县在“四养一林一旅游”基础上探索建立了一头连接拥有技术和市场的龙头企业,一头连接农户组织生产的“扶贫社”,把全县82.6%的农户和所有贫困户镶嵌在产业链上,搭建起完整的产业闭环。这一生态脱贫的成功经验,受到广泛的持续关注。2019年10月,留坝扶贫社的创新与实践入选“110个全球减贫案例”。
绿色发展释放“生态红利”
层层叠叠的花田悠远弥漫,抬头是青山碧水,回眸就是绿野花田,盛夏的太白宛若一幅山水画卷。
陕西宝鸡太白县地处秦岭腹地,北连秦川,南通巴蜀,为川陕之要冲,地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近年来,太白县深入推进“生态立县”战略,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严守三条红线,坚守生态底线,转变发展方式,坚定不移地走绿色生态发展之路。形成了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三个效益同步增长的发展态势。
太白县在水体、大气、土壤、秦岭生态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中地表水水质Ⅰ〜Ⅲ类水质断面达标率为100%;大气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PM10、PM2.5、臭氧6项污染物浓度及综合指数全市排名第一,每年空气优良天数330天左右,位居陕西省前列。
太白县依托现有的发展基础和资源环境禀赋,按照“一核、三轴、三片”的布局,以县城为核心,通过主干公路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三大产业片区。
对不同主体功能区的产业项目实行差别化准入政策,明确禁止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准入事项,明确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禁止和限制发展的产业,实施各有侧重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探索建立最严格的项目引入规定,建立严格的生态红线管理制度,制定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办法。
近年来太白县因地制宜实施生态空间治理工程,通过打造千亩花田,促进生态旅游发展、拓宽农民增收路径、推动乡村振兴高点开局,真正实现“一花多赢”的发展效应,当下来太白漫步花田沐清风、闻蝉鸣、嗅花香、享清凉已成为周边城市游客打卡观光的网红景点。
把千亩花田建设作为全域旅游的点睛之笔,启动实施了县城区千亩花田建设项目,以县城东、北、南三大入口为节点,围绕一步一景、一步一观,打造精品花田景观点位,先后建成了衙岭步步高、云溪芝樱、伊甸彩园、七里鲁冰、白云百合五大片区花田,以点带面共计打造花田1800余亩,在花田项目建设中实施精细化管理,根据适生花卉品种的生长周期,结合不同季节、不同花卉的花期特点,错品种种植,营造三季有花、四季有景、层次分明的旅游观光格局,实现绿色发展高质量和全域旅游“高颜值”。
群众没有产业,只能靠种地吃饭,如何以县内丰富的林地资源为依托,做好“山水”文章,推进林区群众增收致富?太白县因地制宜,做足山水文章,多管齐下破解林区群众增收瓶颈。以全域旅游为支撑,启动千亩花田项目,按照一村一景的花卉产业发展模式,通过项目带动不断拓宽群众增收渠道,丰富拓展花田观光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仅七里鲁冰花田节点通过资源整合,如今,年吸引西安、宝鸡游客近1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00余万元,每年为集体经济创造收入92万元,为每户脱贫户分红1500元以上,人均每年实现务工收入1.5万元以上。
经过3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太白县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7大类34项指标均达到验收标准和要求,2020年10月9日,正式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黄龙县、留坝县、太白县只是陕西省自然生态保护工作的缩影。生态文明建设只有新起点,而没有终点,陕西勠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动员最广泛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建立多元共治共享的治理体系,汇聚起生态文明建设的磅礴力量,让绿色成为“十四五”时期发展鲜明的底色。
文︱李晓燕 张仲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