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7月5日讯(记者 李明艳)6月29日,由中国国际商会、江苏省贸促会、太仓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1走进太仓——中日韩经贸合作论坛”在地处沿海经济带和长三角经济圈腹地的太仓市举行。来自中日韩三国的政商人士和企业代表出席会议,共同探讨了中日韩合作的现状与未来。其间,日本株式会社国际协力银行(JBIC)发布的2020年度《日本制造业企业海外业务发展调查报告》结果显示,356家在海外拥有3家及以上当地法人的日本企业中,168家企业(占比47.2%)认为“中期(今后3年)最具潜力的业务开展合作国”是中国,这一比例让中国超过印度重回榜首。

JBIC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越智干文介绍,该调查是JBIC于2020年8月21日开始针对954家日本海外企业进行的,旨在明确日本企业在海外开展业务的现状及对今后的预测,调查项目包括业务业绩评价、业务发展预测、中期具有潜力的国家和地区、新冠疫情对供应链的影响等方面。截至11月12日,收到530家企业的有效答卷,其中354家企业参与了“中期具有潜力国家和地区”调查项目。

中国在这一项调查目中的得票率与去年相比增加了2.6个百分点,达到47.2%,以5票优势重新登顶。选择“中国”的受访企业给出的理由中,66.5%看中了“当地市场的现有规模”,58.1%看中了“当地市场未来的成长性”,紧随其后的依次是“有产业集聚”“是组装工厂的供给基地”和“廉价的零部件和原材料”。

此外,有许多企业表示,中国有效遏制新冠疫情并迅速重启经济活动,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信心。受新冠疫情影响,日本企业在世界各大地区的收益满意度均比上一年度降低,尤其是印度和泰国的下滑幅度最为明显。但中国市场一枝独秀,成为唯一一个收益满意度上升的国家。一家普通机械企业负责人明确表示:“中国迅速从2019年度末的新冠疫情中摆脱出来,中国政府也给予外资企业极大的财政支持,(所以我们)对中国的好感有所增加。”

不少企业指出,他们在中国开展的业务运转顺畅,“不仅有来自世界各地的订单,也有很多来自中国国内的订单”。部分电机和电子零部件、运输机械等企业表示正在研究向中国市场引进工厂自动化系统。调查还显示,在中国市场新冠疫情对供应链影响最严重的时期是2020年4月-5月期间,但目前这种影响已经基本消除。日本企业也采取了一系列确保供应链安全的应对措施,包括“确保和新增周转资金(133家)”“确保同一产品拥有多个生产基地(123家)”“对生产工序自动化、省人化进行投资(122家)”“强化当地采购和销售(118家)”等,有些企业还表示要“研究强化库存管理和增加库存”“在中国国内确保多个基地”“通过地产地销缩短供应链”等。

以上这些有利因素,直接促使日本企业对中国市场现有规模及今后增长性的期待稳步上升,他们对中国市场的直接投资实际金额也大幅增加。

这一调查结果也从企业代表处得到了印证。出席当天论坛的AGC株式会社执行董事、AGC集团中国总代表上田敏裕在题为“日企对在华投资的思考”的演讲中指出,由于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中国拥有世界最大规模并仍在快速增长的制造业、拥有经过长年发展和消费升级、有望成为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和云集了世界各国优秀企业的投资市场,不断增加对创新、数字化、新基建等方面的投入,并通过抗疫展现出了强韧的风险应对机制等,这一切因素将中国打造成了一个充满魅力的投资环境。日本企业应该从变化中发现机会,与中国企业加强技术、人才等多方面的合作,各自发挥比较优势,构建良性互补的关系。

日企在华的实际投资情况亦是如此。疫情冲击导致全球市场萎缩,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更加凸显。据中国国际商会副秘书长张屹介绍,特别在拥有占全国1/4的经济总量、2.4亿最具消费能力的人口的长三角地区,世界级城市群的市场潜力正在加快释放。以太仓市为例,目前在太仓落户的日本企业数量达到了约200家,投资总额已超20亿美元,韩国企业80余家、总投资额近10亿美元。太仓市委书记汪香元说,今后,太仓市政府还将进一步做好政策服务、载体完善、要素保障等工作,全力构筑最优营商环境、打造最强比较优势,欢迎更多跨国企业在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物贸总部经济、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领域与太仓进行广泛深入的合作。

论坛现场还进行了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中日韩企业一共签约24个项目,总投资达106.4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