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6月8日讯(记者 刘维佳) “应该说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所有的功能性、政策性的‘帽子’,金普新区全都具备。新区是中国北方最具竞争力、最具发展活力的区域之一。”在日前举办的“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走进经济特区国家级新区”网络主题活动“云座谈”会上,金普新区党工委委员赵东对记者说。 

改革创新 金普新区正呈现出一系列趋势性、关键性、转折性变化

国家级新区重点在一个“新”字,改革创新是新区与生俱来的使命。这些年,金普新区始终牢记国家级新区的定位与使命,从破解多年累积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入手,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完成了许多看似难以完成的任务,金普新区正呈现出一系列趋势性、关键性、转折性变化。

赵东介绍,金普新区系统谋划、统筹推进了党政机构、事业单位、街道、国有企业、自贸区和园区法定机构改革。机构数量大幅度精简,园区回归主业、剥离社会事务、恢复经济功能,构建“新区统领、三区协同”管理架构,打造“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不干事的人没市场”的用人机制,推动“干部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工资能升能降”的用人导向。

“新区加快建设中日生态示范城,高标准建设中日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推动中俄产业合作项目建设,推进中蒙、中朝开放合作,在更高坐标系中推动‘开放再出发’,努力打造东北亚开放合作的新高地和对外开放新前沿。”赵东提到,大连自贸片区制度创新指数在全国43个自贸片区中排名第11,在第3批自贸片区中排名第4位,其中贸易便利化指数居上海、南沙、前海、天津之后排名第5,在第3批自贸试验区片区中排名第1。去年片区新注册企业7239家,其中外资企业123家,占全市36.6%。

金普新区实施了中小微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独角兽企业三级梯度培育工程。赵东说:“去年,金普新区瞪羚企业总数达到31家,占全市44.3%,全省11.5%,全省瞪羚企业‘授权发明专利数十强’新区有4家,并包揽前两名,是名副其实的‘东北瞪羚第一区’。新增市级以上研发机构25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87家。大连市高成长百强企业中金普新区46家占据‘半壁江山’。8家企业入选全国第二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全市40%。建成北方国际版权交易中心,两个国家级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入驻,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50亿元。”

与此同时,金普新区还通过体制机制改革,破解干部状态和队伍建设难题,破解办事效率低、营商环境差、群众满意度低、区域竞争力低的难题。 

改革创新 金普新区具有工业经济“底蕴”、工业企业“底座”、数字经济“新底盘”

“看的见的活力、看得见的亮丽,其实背后都有望得见的积蓄和努力。”金普新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胡凡表示,“从我们发展和改革部门望过去,金普新区的积蓄和努力,体现在有了工业经济的‘金普底蕴’;有了工业企业的‘金普底座’;有了数字经济的‘金普新底盘’。”

首先,新区工业经济的“金普底蕴”很厚实。胡凡介绍,经过多年的努力,金普新区养护了一片“工业森林”,在石油化工、电子信息、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和港航物流方面形成了六大 千亿级、五百亿级的“优势产业集群”。新区也是国家级的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级的数控机床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级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基地、国家绿色工业园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

实际工作中,金普新区围绕“老字号、原字号、新字号”努力做好“三篇大文章”,让工业经济优势得到更好的培育和释放。

“特别是去年,新区企业普遍克服了三轮新冠疫情袭扰,克服了工业经济反复重启、反复适应的困扰,实现了工业总产值3092亿元,占比大连市近一半、占比辽宁省超过五分之一,大家付出很多,每个企业都非常不容易。”胡凡说。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良好的势头也延续到了今年一季度。胡凡称,第一季度,新区实现工业总产值823.8亿元,同比增长了27.8%;34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30个行业实现了正增长,其中5个行业增速超过了50%,16个行业增速超过了20%。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实现了853.4亿元,同比增长26.5%;实现利润总额96.4亿元,大幅增长达到312.1%。

第二,工业企业的“金普底座”很硬实。新区上下一直围绕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做足三门功课,努力解决好树木与森林的关系。

高端化方面,达利凯普多层瓷介电容器项目,打破了国外对高端元器件的禁运封锁;益大精密橡胶O型圈项目,打破了中高端市场被进口产品垄断的被动局面。智能化方面,引导企业积极发挥创新主体作用,100 多家企业成为各级各类创新中心、技术中心、设计中心。等15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绿色化方面,目前,新区已有瑞光非织造布、逸盛大化、三菱电机、斯频德等4家国家级绿色工厂,还有成长中的10家省级绿色工厂。

胡凡称:“应该说,我们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去助力助兴企业成长,努力为‘金普工业森林’培育更多的‘大树好苗’。”

第三,在打造数字经济的“金普新底盘”方面很用心。近三年,新区围绕“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做了多元化、系统性的尝试,努力答好“数字金普、三基N景”每一张答卷。

信息基础设施方面:针对通信设施,金普新区坚持“多快好省”,已经建成了1800个5G通信基站。针对算力设施,策动建成了天港大数据中心,目前大连商品交易所同城数据中心、大连银行主数据中心、全国安保监控中心已经进驻;同时,金普新区还在积极布局国家级的超算中心、有活跃度的区域算力中心。

融合基础设施方面,新区领先开展智慧灯杆建设,包括完成了小窑湾智慧灯杆试验段建设,正在铺设新日本工业团地的600根智慧融合灯杆。同时,推动领军企业开展多元融合的工业互联网建设。30多家从事机床、冷链、汽车、港航企业在物联感知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

创新基础设施方面:新区在人工智能、机器人、区块链、数字赋能等方面开展了“N场景、多平台”建设,并取得了积极进展。比如,金普新区率先启用了东北地区“第一个城市大脑”,完成了数字城市运行基础硬件建设和公共数据服务平台、共性能力平台建设;完成了宏观经济、招商引资、生态环境3个展示场景搭建;综合应急、公共安全、旅游运行、交通出行、民生民情、城市基础设施、城市生命线等展示场景将于6月底完成。

“总的来说,在新时代、新阶段、新赛道,金普新区争取通过全区共同努力,让高质量项目,优势性产业,数字化生态,在这里变成一幅幅亮眼的生产和生活实景,用心描绘好金普新区更清晰、更生动、更美好的发展和未来。”胡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