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北京市网信办供图。

中国网12月18日讯 (记者 郭泽涵)日前,记者随“瓣瓣同心·携手共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网络主题活动来到北京市顺义区,探访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情况。

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于2008年7月批复设立,是全国首家空港型综合保税区、首都开放型经济的重要战略基础设施。保税区规划面积5.466平方千米,区港无缝连接,享有“保税”“免税”“退税”“免证”等特殊监管政策。

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管理委员会政策法规处副处长郑杰介绍,近年来,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实现24项全国政策首创,建设了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国家文化出口基地、五类商品指定进口口岸、整车进口口岸等功能平台。

保税区近三年进出口值年均增长18.3%,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34.4%,企业利润年均增长51.6%,园区属地税收年均增长32.2%。一般贸易、保税贸易进口整体时间均显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进出园区秒放行。

此外,保税区保障北京市95%以上的国际货邮吞吐量和所有的国际寄递业务量。建立了北京2022年冬奥主物流中心场馆,创新开展了保税交易、保税拍卖服务、生鲜进口等业务,服务首都发展。

“保税区还先后实现了20余项创新,建立了跨境电商进口医药产品、文物入区鉴定、国际包修飞机发动机免抵退税、卡口智能化监管试点,均是全国唯一试点。”郑杰说。

北京乐石文物修复中心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孙小磊表示,将企业设在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一方面是为了便于国内外交流,把优秀的中国传统技艺推向国外,把国外先进的修复科技设备引入国内。另一方面,海外流散文物修复市场广阔,而修复人才非常稀缺,企业在保税区可以免关税和入关的繁杂手续。同时,更有利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更好保护祖先遗留下来的瑰宝,传扬中国文化使之走向世界。

未来,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将加快推进改革创新升级,全力发展医疗健康、文化贸易、升级型消费、国际寄递物流等产业,打造“具有服务贸易特色的综合保税区”,建设首都对外开放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