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10月18日讯(记者 李高思) 2019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将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共同纳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昨日(17日),记者跟随“潮涌长三角•共建进行时”主题网络传播活动采访团走进长三角一体化“C”位中的“C”位吴江区,探寻吴江区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中,如何在“示范”中争当“典范”。

太浦河。中国网记者 李高思/摄

河长制 河长治

太浦河是一条开凿于上世纪50年代末的人工河道,西接东太湖,东注黄浦江,悠悠50多公里,将上海青浦区、苏州吴江区、嘉兴嘉善县三地紧密串联,其中,吴江段就占了40多公里。开挖太浦河是为了排泄太湖洪水,对于吴江来说是重要的行洪通道,对于下游的嘉善、青浦两地来说,太浦河还是重要的水源地,两地还分别在太浦河设置了饮用水的取水口,是当地人民的“大水缸”。

据吴江区河长办副主任、四级调研员王舟介绍,苏州首创了省际边界河湖“联合河长制”。一开始的探索,就在苏州吴江区和嘉兴秀洲区之间,和秀洲区针对清溪河的联合清淤工程成功竣工,可以说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联合河长制主要包括“五大机制”:分别是联合巡河、联合监测、联合执法、联合保洁和联合治理机制。目前,吴江区已经实现了全区域“联合河长制”的覆盖。

青吴嘉联合河长公示牌。中国网记者 李高思/摄

据了解,吴江在2016年1月与青浦联合制定了《联动执法及联席会议制度》;到2018年8月,青浦、吴江、嘉善、昆山河长办签订《水域保洁一体化协作框架协议》;2019年1月起,示范区三地协同治水动作更加频繁,青吴嘉多次召开三地河长办(治水办)工作推进会,并试水开展联合巡河、水质联合检测、联合执法等工作。同年8月30日,三地水务(水利)局签订《党建引领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协同治水协议书》。10月30日,三地联合举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协同治水启动仪式”,共聘“联合河长”;到今年6月,青浦、吴江、昆山、嘉善河长办(治水办)联合印发了《2020年示范区“联合河长制”工作推进会会议纪要》,区域治水一体化格局正在加快形成。

据王舟介绍,吴江全区拥有河道2600多条,长度超过2500公里,有50亩以上的湖泊320多个,其中省保湖泊56个,占全省总数的40%以上,河湖数量多、治理任务重。2017年吴江区全面深化河湖长制工作,先后实施了东太湖综合整治、湖泊群治理、“三水同治”、河道畅流活水等重点工程,对水生态环境开展全方位立体化治理。

据了解,江南运河、太浦河、太湖等重点河湖水质稳定达标,2018年以来太浦河平均水质连续33个月稳定在III类以上,7个太湖流域断面达标率达到100%,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全区114个区级河湖中III类及以上水质河湖数量由21个(2018年1月)增加为52个(2020年9月)。

 

东太湖。中国网记者 李高思/摄

东太湖整治见实效

2005年起,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和苏州市着手组织编制《东太湖综合整治规划》;2008年2月,国家水利部和江苏省政府联合批复《东太湖综合整治规划》;2010年3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东太湖综合整治可行性研究》;2010年7月,江苏省发改委正式批复《东太湖综合整治初步设计》。

据了解,吴江东太湖综合整治工程于2008年开始筹划动迁安置工作,整个工程建设已于2012年年底基本完工,总投资约39.8亿元。

工程主要完成围网拆除5.9万亩,重新安置1.9万亩;完成退垦37940亩(还湖27740亩,保留10200亩);新建大堤15.43km,新建口门建筑物7座;实施主洪道疏浚6.855km,支通道疏浚13.612km;完成生态清淤15.75km²;同时对大堤沿线200-500m退垦还湖区进行了生态修复。

东太湖综合整治后续工程计划于今年年底基本完工。后续工程建设主要任务为完善流域防洪体系,提高流域防洪能力;加强河湖水系联通,促进河湖水体有序流动;提升东太湖水生态环境,为建设现代化的生态文明人居环境与水生态环境和谐共生创造条件。

据长三角投资发展(江苏)有限公司工程一部副经理袁菊介绍,目前吴江区实施入湖河道综合整治11条,其中杨湾港、柳胥港、西塘港、牛腰泾、盛家港等河道结合黑臭河道整治和自流活水项目已实施完成;外苏州河、沈家路港、新开路港及亭子港河道正在施工中,约已完成工程总量的85%。

此外,还将沿湖岸线开展生态修复工程,融入吴越文化元素,打造山青、水秀、地绿、景美的吴江沿太湖百里风光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