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中国价值
 

四等小站站长30余年的甜蜜坚守

发布时间:2020-10-01 05:00:00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刘维佳  |  责任编辑:唐佳蕾
分享到:

渠旧镇位于广西扶绥县西南部,因盛产甘蔗和西瓜,故有“甜蜜之乡”的美称。渠旧站是镇上唯一的火车站,这个四等小站依山而建、蔗地环绕。今年51岁的甘强是这个小站的站长,他从参加工作开始就在渠旧,到现在已经在这座车站坚守了30余载。

车站的方向就是父亲回家的方向

“渠旧车站的变迁,伴随着我的成长。”甘强说,他的爷爷和父亲都曾在这里挥洒汗水,在儿时他就有着对这座车站最深刻的记忆,再经过这30多年的驻守,车站已经变成了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小时候,甘强与兄弟姐妹们最喜欢干的事就是爬到铁路边的山坡上等父亲回家。每当夕阳西下,父亲的身影就会渐渐变得清晰,踱着步,慢慢归来。在甘强童年的记忆里,车站的方向就是父亲回家的方向。

“我爷爷是上世纪50年代末来到渠旧采石场,干起了采石工。再到70年代末,算是受家庭的影响,我父亲也来到采石场工作。”据甘强回忆说,那个时候,爷爷和父亲的工作非常繁重,每天有几百个人在采石场的工地上挥大锤、捣石砟。夏天汗流浃背,冬天冷风刺骨,而且采石场的灰尘很大,工作一天下来常常都是灰头土脸。

见记者面露困惑,甘强解释说:“爷爷和父亲在采石场捣出来的石砟,多用于铁路道床的铺设。由于当时只有大锤和洋镐头等简易工具,所工作效率很低。一般的工人每天仅能捣出半立方米的石砟,折算下来仅能铺0.1米的道床。”

1998年,甘强的父亲退休了,而那时甘强已在车站工作了十多年。即便儿时的时光已经过去了很久,但每次路过铁路旁的山坡时,他还会朝着远处望一望,因为他觉得,在不远处是父亲回家的方向。

四等小站的新变化

30多年的工作中,甘强先后在渠旧站当过扳道员、调车员、值班员等,几乎把车站里所有的工种都尝试了一遍。

“我在渠旧的第一个工作是扳道工,说白了就是给火车引路,不让火车跑偏了。”据甘强回忆,扳道工作还是很苦的。那时候在不足十平米的房间里只有一部电话、一双手套、一副信号旗、一盏煤油灯。寒冬酷暑,无论刮风下雨,只要接到通知,就要去现场扳道。“不过现在好了,铁路早已实现了电气化,扳道工这个工种也慢慢消失了。”谈到现在铁路的快速发展,已是渠旧站站长的甘强笑了。

自动扳道器、刷脸检票机还有现代化的新站房……随着时代的发展,渠旧站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今年6月20日,全国铁路正式实施电子客票,一些老乡不会刷脸、不会验证。为了让老乡们顺利进站乘车,甘强带着同事来到镇上集市、学校、卫生所等地,通过发传单、贴布告等方式,给老乡普及电子票客票购票、进站常识,还安排懂得壮语的客运员在节日期间负责窗口售票以及检票工作。

难舍暖心“小慢车”

说起甘强对渠旧火车站最深的记忆,有一列火车一定要被提起。这趟车就是南宁开往凭祥的5511/2次列车,它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小慢车”。

5511/2次列车是中越边境唯一的一趟“小慢车”,更是目前渠旧火车站停靠的唯一一列客运列车。“小慢车”途经渠旧、崇左、凭祥抵达中越友谊关,并与越南铁路相接通往东南亚。8节硬座车厢,220公里路程,平均时速40km/h,全程5个小时,停靠8个站,全程票价29.5元,平均每站不到4块钱。在高铁网四通八达的今天,这趟“小慢车”已在八桂大地和“祖国南大门”之间穿梭了67年。

“十几年前,还能看到镇上的百姓挑着大筐小筐,搭着这趟火车去赶集,那个时候车厢里会挤得满满当当,可热闹了。”甘强回忆说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这种景象已经很少见到了。现在最热闹的时候是学生放假,每到假期都能看到学生一批一批的回来。”

打儿时起,5511/2次列车就一直在甘强的记忆中。当记者提到,随着时代的发展,“小慢车”或许有一天会被淘汰。甘强愣了一下,久久没有开口,沉默许久,才缓缓地说:“如果有那么一天,我会很不舍得!”

甘强对记者说:“其实我今年已经51岁了,还有几年也就退休了。不过就算退休了我也还会留在渠旧,也不为别的,我原本就是在这儿土生土长,退休后每天还能望一望车站,听一听火车声儿,我就会觉得很踏实。”

渠旧站承载着几代铁路人的奋斗历史,是一代代铁路人、一个个铁路家庭的缩影。岁月变迁,时代前行,伴随着滚滚车轮必将奔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主编:唐佳蕾

文字:刘维佳

摄像:刘维佳 李伊

后期:刘维佳

中国网新闻中心 出品

中国网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