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9月27日讯(记者 赵晓雯)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县愉群翁回族民族乡托乎其于孜村五月旭梅服饰有限公司服装制作车间里,汉族村民谷旭梅正和徒弟们忙着赶制一批校服订单,这是自新疆疫情结束以来接到的首批校服订单。
谷旭梅从小生长在托乎其于孜村,与回族、哈萨克族、东乡族等8个民族兄弟姐妹一起长大。35年里,谷旭梅免费给3000多位少数民族徒弟教授缝纫技术,带领村民走出一条团结和睦、携手致富的道路。
9月10日,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县愉群翁回族乡托乎其于孜村五月旭梅服饰有限公司服装制作车间,谷旭梅的徒弟们正赶制校服订单。中国网记者 赵晓雯 摄
“小的时候生活困难,邻居维吾尔族妈妈把最后一块馕拿给我吃,我和其他民族的孩子们一起长大,她们不仅是我的徒弟,更是我的亲人。”谷旭梅对中国网记者说。
今年疫情期间,村里口罩短缺,谷旭梅一个人赶制出3000只口罩,免费送给物资短缺的村民和防控中心医护人员。
“在我随父母刚从山东搬来的那段时间里,村民就像对待亲人一样对待我们,不仅提供住处,还送来食物,我们一家对此非常感激。”谷旭梅说。
谷旭梅的母亲是位裁缝,靠做衣服养家,为感谢邻居的帮助,经常免费帮村民缝制衣服。在和村民长期的交流中,谷旭梅学会了维吾尔语。
因从小耳濡目染,谷旭梅继承了母亲的剪裁手艺,高中毕业后谷旭梅便在伊宁县愉群翁回族乡开了间缝纫店。从这一年起,她开始免费招收学生。
图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县愉群翁回族乡托乎其于孜村五月旭梅服饰有限公司负责人谷旭梅。2018年3月,获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2019年9月,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中国网记者 赵晓雯 摄
哈萨克族村民加娜尔是谷旭梅的得意门生。1989年,加娜尔和丈夫由于没有稳定收入,结婚多年没地方住,只能在亲朋好友处借宿。
得知情况后,谷旭梅决定让加娜尔来店里免费学习剪裁技术,还为其置办了生活用品,一年后又倾其所有,出资3000多元为她盘下了伊宁县曲鲁海乡曲鲁海村分店,让她在学习技能的同时也能创收。
如今,加娜尔已经独立创业,有了自己的服装店,还带出了60余名徒弟,丈夫也做起小本生意,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改善。
谷旭梅为何对徒弟倾囊相助?“我的徒弟不管是哪个民族,都是我的孩子、亲人,作为父母,我最大的愿望是他们能事业有成。”谷旭梅告诉记者。
“师傅就是这样善良,对待徒弟们从来没有民族之分,不仅在传授技术方面,在生活方面也十分照顾。”谷旭梅的另一个徒弟阿米娜·阿不力孜说。
阿米娜·阿不力孜在自己的服装店缝制衣服。在跟随谷旭梅学习了三年裁剪技术后,阿米娜可以独立制作50款衣服。中国网记者 赵晓雯 摄
阿米娜今年45岁,曾跟随谷旭梅学习了三年剪裁技术,如今有了自己的女装店铺,当起了“小老板”。
几年前,阿米娜与十几个学徒一起在谷旭梅的裁缝店学习时,一位学徒患了严重的感冒还坚持工作,谷旭梅看到后亲自买来药品,端来热水,看着徒弟喝下。
这件事给阿米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就像对待亲人一样对待所有民族的徒弟。我虽然已经开始独立开店,有不会做的衣服还是会向师傅请教。”阿米娜说。
为了促进就业,伊宁县自2010年起利用冬季农闲时间开展劳动技能培训,谷旭梅被聘为老师给学员授课,如今她的学生遍布周边各市。
2014年,政府相关部门为谷旭梅提供100多万元资金和百余台缝纫机,帮助她成立了五月旭梅服饰有限公司。目前,该公司共有固定员工146人,少数民族员工占98%,年生产服装能力15万余套,其它产品4.8万套件。2019年五月旭梅服饰有限公司产值达960万元,相当于全村一万亩地一年的收入。
作为一名创业能手、共产党员,今年53岁的谷旭梅还把周边乡村的少数民族群众动员起来,采取村企合作先行投入、农户分期还款的运作形式,扶持起一个个“小老板”。
“想走得快就一个人走,想走得远就一群人走。在政府的支持下,我们各民族兄弟姐妹就是一群人在走,走得好也走得快。”谷旭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