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8月28日讯(记者 林伊人)今日,中央网信办“行走自贸区”网络主题活动首场“云座谈”,走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

一年来,临港新片区推动金融领域对外开放,促进资金自由的金融开放创新体系加快形成。临港新片区管委会金融贸易处处长张晓阳表示,2月14日“金融30条”发布以来,金融要素机构在临港新片区集聚态势更加突出。

推进跨境人民币结算便利化。实施跨境人民币结算优质企业白名单制度,实行凭收付款指令直接办理经常项下跨境人民币结算,截至2020年7月末,纳入临港新片区商业银行优质客户白名单企业数量达到302家,有效推动了跨境人民币结算,促进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揭牌以来新片区商业银行累计完成3382亿元跨境人民币收付款、20.4亿美元外币收付汇。

开展外债登记管理改革试点。6月5日,外汇管理局批准在临港新片区开展外债登记管理改革试点,符合条件的企业可以办理一次性外债登记,旨在进一步提升企业跨境融资便利化水平。6月17日,临港新片区内企业城林环保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成功办理上海地区首笔一次性外债登记,成为首个“吃螃蟹”的企业。

开展境内贸易融资资产跨境转让业务。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浦发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在新政发布后第一时间启动试点,发挥境内外联动优势,成功为一批临港新片区优质企业办理了跨境转让业务。

开展高新技术企业跨境融资便利化额度试点。西伯翰(上海)海洋装备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上海首批高新技术企业跨境融资便利化额度试点企业,无需通过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模式,全程历时仅1个工作日即成功获批外债500万美元,及时解决了企业融资需求。

建立本外币合一跨境资金池。支持上海密尔克卫化工物流有限公司在临港新片区建立首个全功能型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成功实现企业集团在境内外成员之间集中开展本外币资金余缺调剂和归集业务,以及资金按实需兑换。支持上海临港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建立临港新片区首个外管版本外币合一跨境资金池,按照2倍融资杠杆率,拟集中外债额度91亿美元,实现了宏观审慎原则下资本项目可兑换的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