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二维码

今日头条二维码

美媒:放弃全球化只会伤害美国企业

中国网8月25日讯 美国《哈佛商业评论》网站20日发布题为《放弃全球化只会伤害美国企业》的署名文章。文章指出,美国政府发动贸易战以及推动与中国经济“脱钩”,引发了外界对美国“去全球化”的广泛担忧。美国跨国公司认为,从长期看,这会降低美国自身生产能力,并削弱美国公司的竞争力。

文章称,这场由美国主导的“商业去全球化”最终将会使美国在经济和政治上陷入孤立,而制造业回迁只能恢复一小部分本土产业链。因此,美国公司会奋力抵制这种“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行为。

文章认为,疫情以及美国对华开展“经济冷战”将导致全球经济运行产生巨变,但经济全球化的基本原则以及中国在其中的角色将不会改变。其原因主要在于:

美国的技术公司离不开全球市场

美国最领先的科技公司无不依靠全球规模的销售和运营,以保持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比如半导体、电子产品等产业都需要高水平的研发投入。诸如英特尔、康明斯和苹果这类企业,如果不能在中国生产和销售,它们的全球领导地位将遭到重创。

美国对华贸易顺差主要来自高附加值产业,逆差主要来自低附加值产业,而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大的高附加值产品市场,并还将继续快速发展。因此,如果美国在市场准入方面发动对华技术战争,对于美国并不是好事。

去全球化不会让工厂回到美国

绝大多数美国公司的海外子公司都选择在当地进行生产和经销。最近的中美贸易关系已经证实,限制海外生产的零部件或成品进入美国只会增加产品的最终成本。纽约联邦储备银行曾测算,对华加征关税会使每个美国家庭损失620美元。

疫情期间,美国对华贸易赤字有所减少,并非是因为制造业回流,而是因为美国消费者购买力下降,导致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减少。

此外,美国公司在机器人等领域依赖国外生产的廉价部件,这也反过来为美国的高附加值出口创造了条件。因此,限制从钢铁到半导体等中间产品的跨境贸易,只会提高各地的价格,对任何国家都不利。

中国正在积极推进全球化

中国正在积极地顺应全球化,推动高附加值产业的发展,为“一带一路”海外项目提供支持,并拓展海外市场的投资和运营。

包括很多央企在内的中国跨国公司,都希望建立起完善且国际化的生产、研发、销售和运输网络,利用不同地区的优势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随着中国国内经济增长放缓,中国企业正越发关注海外市场。

美国媒体认为“一带一路”以苛刻条款向新兴市场客户出售大型项目。但事实上,“一带一路”有不少规模较小的项目,旨在与东道国在医疗保健、城市交通和其他基础服务领域进行密切合作——这无非是中国企业寻求全球化的合理举措而已。

鼓吹“去全球化”的人不仅低估了取代全球供应链的难度和代价,还夸大了成本和韧性之间的冲突。很多公司向国外寻求的是智力成果,比如波音787之所以是一个具有革命性的机型,是因为它的机翼和前机身来自日本,而日本掌握着独特的碳纤维工程技术。

跨国公司善于适应新的国际环境。除了增加在岸生产和储备之外,它们还拥有其他增强供应链韧性的手段。比如采用双重供应来源,额外开发与当前风险互补的供应商;比如敦促供应商设立更加灵活的工厂,来进行稀缺产品的生产;比如建立即时信息共享系统,以便更加迅速地识别和应对风险。更强的韧性并不意味着放弃成本管控,但确实需要建立更加密切的合作。

归根结底,全球化之所以发生,是因为它创造了价值,并开发了企业的潜力。全球化并非只惠及中国,美国每年出口价值2.5万亿美元的商品和服务,这个数字仅次于中国的2.8万亿美元。并且,美国的出口产品大多是高回报的,而且是其整个经济体中表现最优良的那12%。因此不难看出,一个“去全球化”的世界会夺走美国最好的东西。(编译:戚易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