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8月4日讯 (记者 郭泽涵)中国气象局今日举行新闻发布会,有记者问,今年梅雨被网友称为“暴力梅”,暴力体现在哪些方面,强度多强?从现在看,能不能算是已经出梅了?这个时间和历史上其它的时间相比是晚的,晚到了什么程度?对此,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副司长赵志强回应,2020年汛期中国各梅雨区具有入梅早、出梅晚、梅雨期长、梅雨期降水量较常年明显偏多的特征。
赵志强介绍,今年江南区于6月1日入梅,较常年6月8日偏早7天,7月11日出梅,较常年偏晚3天,梅雨期长度为40天,较常年30天偏长10天。江南区梅雨期平均总雨量达到615.6毫米,较常年偏多68.5%。
长江中下游地区于6月9日入梅,较常年偏早5天,7月31日出梅,较常年偏晚18天,梅雨区平均雨量753.9毫米,较常年偏多168.3%,显著超过1996年(695.7毫米)、1998年(572.4毫米)和2016年(584.3毫米),为1961年以来最多。
江淮区于6月10日入梅,较常年6月21日偏早11天,8月2日出梅,较常年偏晚18天,梅雨区平均雨量为659.0毫米,较常年偏多149.2%,为1961年以来第二多。
赵志强指出,今年梅雨持续如此长时间,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活动具有密切的联系,持续偏强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在5月底北跳到北纬18°以北,造成江南地区入梅较常年偏早,6月9日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进一步北跳到北纬20°以北,长江中下游和江淮地区先后入梅,造成大范围强降水。
7月11日随着副高北抬,江南梅雨结束,但雨带稳定维持于长江中下游、江淮地区,降水过程仍频繁。7月中下旬,西太副高仍持续偏南,在北纬21°至26°之间南北摆动特征明显,长江中下游和江淮梅雨区仍有降水过程。
“西北地区东部今天晚上开始有比较强的降雨。华北中南部,黄淮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没有明显的强降雨天气。8月上中旬,长江中下游地区将出现更多高温天气,对生产和生活可能造成一些影响,局地的强对流天气影响比较大,需要加强防范。”赵志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