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7月7日,注定是一个极不平凡的日子。不仅因为这一天是全民族抗战爆发83周年纪念日,还因为新冠肺炎疫情、高考学子的考情和肆虐南方多日的汛情相互交织,时刻牵动国人神经,也浴火重生般锻造着生生不息的中国精神。

首先,这是一个值得永远铭记的日子。83年前,在北京宛平城内发生的“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从此,中华民族史册上掀开了可歌可泣的抗击侵略的光辉篇章。

为了抗击日本侵略者,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出现了母送儿、妻送郎,爱国将士赴国难、男女老幼齐动员的感人景象,他们用鲜血和生命奏响了一曲气壮山河的英雄凯歌,也用拼搏和牺牲谱写了一首感天动地的壮丽史诗。

八年抗日战争艰苦卓绝,但也一举使近代以来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东方。只有铭记历史,才懂得珍惜当下。中华儿女不曾忘记、不敢忘记、不能忘记自己的昨天,中华儿女也用自己的鲜血和汗水铸就了光辉灿烂的今天。83年过去了,神州大地山河无恙,神州大地也早已换了新颜。

其次,这是中国本土新冠肺炎病例再一次归零的日子。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不惜一切代价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通过全国上下共同努力,取得了抗疫斗争阶段性重要成果。即使是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发生了聚集性新冠肺炎疫情,经过北京市对市场相关接触人员进行全面排查,对重点场所实行拉网式排查,按照“应检尽检,愿检尽检”的原则,对全市超过1100万人进行了核酸采样和检测,已迅速切断传染链条,在时隔26天后的7月7日,再一次实现新增确诊人数为零。

在全球疫情加速蔓延的当下,一些国家的疫情每天以数万例增长,中国疫情防控取得如此重大阶段性成果,北京在疫情防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的情况下,迅速控制疫情,再一次让人认识到中国在疫情防控中的理念优势和体制优势,也让我们每一位中国人深深感受到,生活在这样美好而又温暖的国度,多么让人自豪与骄傲。

再次,这是全国高考学子奔赴考场的日子。受疫情影响,春节以来,数千万青年学子开始居家学习。对临近毕业的高三学子来说,他们不仅要承受备考压力,还要承受疫情煎熬。在延期一个月后,高考于7月7日顺利拉开帷幕,全国1071万名考生怀抱对未来的憧憬,肩负着各方期待,走进考场,追寻梦想。本次高考,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对全国高考学子的人生大考,也是疫情防控期间全国范围内规模最大的一次有组织的集体性活动,可谓是对全国疫情防控成效的一次综合大考。高考的顺利举行,标志着中国社会已经全面走出疫情的影响而步入正轨,也标志着一个青春涌动、活力四射的中国又回来了。

有人说,2020届高考生是最难的一届,但也是不凡的一届。一场特别而又健康温馨的高考,会深深刻在这一代人的人生记忆中。疫情或许打乱了他们的学习节奏,但也为他们提供了一次重新思考人生、审视未来的机会。经历风雨和磨砺的青年学子,将会更加懂得国家命运、民族命运对于个人命运的意义,也将会更加坚强地去面对日后人生道路上的每一次坎坷与挫折。

最后,这是南方汛情不断牵动人心的日子。6月以来,广西、贵州、湖南等10余省区市发生洪灾,造成1200多万人受灾,300多条河流发生超警戒洪水,很多居民房屋被洪水冲毁,直接经济损失达200多亿元。7月7日,中央气象台发布今年首个暴雨橙色预警,国家防总将防汛应急响应级别进一步提升,防汛形势异常严峻。一些城市不仅汛情危及到了当地群众生产生活甚至生命安全,同时也对高考造成了影响。安徽歙县因为发生50年一遇的洪涝灾害,县城多处严重积水、道路受阻,两个高考考点大部分考生未进入考点,相关科目考试被迫推迟。疫情解封汛情告急,也再一次告诉人们,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时常遭遇各种灾害侵袭,饱历风雨和灾害的中国人更加珍惜和平与安宁。

综上可见,今年的7月7日,确实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这样一个炎炎夏日,有对“七七事变”纪念日的铭记,有对全球疫情的担忧以及对国内疫情逐步得到控制的欣慰,有高考学子顺利走进考场的憧憬和欢喜,也有南方汛情进一步肆虐带来的忧虑和担心。在全球疫情持续蔓延的当下,当很多国家还在为是否重启经济而争吵,还在被种族主义问题而撕裂,还在为了党派甚至个人私利而相互攻讦之时,中国社会已然恢复如常。往年的7月7日,我们更多的是平添一份历史的凝重,但是今年的7月7日,让我们有了更多的情愫和家国体验。

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历史、现实、未来相互映衬,疫情、考情、汛情相互交织,欢喜、泪水、憧憬一起涌来,它们不仅见证着中国这片土地上的平凡与伟大,铸就着中华儿女的苦难与辉煌,也凝聚着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生生不息的精神。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生生不息的精神,在中国这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上,一代代中国人在坚强中屹立,在逆境中奋起,在风雨过后一次次迎来彩虹。这是华夏大地上的慷慨悲歌,也是中华儿女铮铮不屈的真实写照。(齐明杰 中国人权研究会研究人员、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