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北京5月31日讯 由中国科协主办,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中国心理学会等承办的“全球同炎凉 疫情无国界——疫情防控中的国际心理学在线论坛”于5月30日晚8点举办。论坛借助网络直播形式,分享中国心理学界抗击疫情的工作成果与经验,倾听来自国际心理学专家的声音。

国际心理学联合会、国际应用心理学协会、英国心理学会、澳大利亚心理学会、亚洲心理学会、亚洲社会心理学会、亚太地区心理学联盟等多个国际、国别组织负责人和心理学家,以及工作在武汉抗击疫情第一线的中国心理学家们,齐聚“云端”,进行学术交流和经验分享。

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吕昭平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希望通过本次论坛的研讨,促进民众及学界加深对心理学在抗击疫情中作用的认识,推动国际合作,放眼未来,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

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亚洲心理协会(APsyA)主席韩布新

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亚洲心理协会(APsyA)主席韩布新在“用心抗疫、共克时艰——中国心理学会在行动”的主旨报告中表示,中国心理学会在应对新冠疫情方面形成了三级应对系统:提升抗疫心理学工作胜任力、危机应对联动系统以及锁定心理服务目标群体。心理学会计划为包括医护人员在内的需要帮助的群体提供至少一年的心理服务。

据介绍,中国心理学会1月28日在全国启动“安心行动”,同时组织专家学者奔赴抗疫前线开展心理援助工作。几个月来,学会与中科院心理所合作,发动全国454家心理服务机构为医护人员和群众提供心理援助服务;开通心理热线, 为9.8万人次提供了在线咨询;举办93场公益科普讲座,受众达224万人。

“这次抗疫经验告诉我们,基于社区开展心理服务极为关键。”韩布新说:“心理学应对疫情,不仅应提供心理服务,还应重视科学研究。当大规模流行病爆发,心理学需要更多地研究人们面对危机的心理与行为反应,以及如何在未来提供更有效的心理服务。”韩布新表示,心理学界希望通过推动立法在中国心理服务工作中发挥更大作用,做出更大贡献。

国际心理学联合会(IUPsyS)主席Pam Maras在“心理学的全球声音:对前所未有的全球紧急事件的协调反应”的报告中呼吁关注疫情期间人们的心理健康。“疫情防控需要大量心理学的专业服务。前线医护人员、老年人和那些先前存在精神健康问题的人,是大多数心理服务的优先事项。其他方面,如哀伤处理,隔离孤立、焦虑缓解、未来恐惧以及家庭暴力等,其中部分问题在英国相当突出。国际心联正在致力于在更大范围内促进心理学家参与到疫情应对工作中,并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提供有价值的建议。国际心联正在联合各国心理学家,与其他领域专家一道,协作抗疫。唯有全球合作,我们才能真正战胜疫情。”

国际应用心理学协会(IAAP)主席Christine Roland-Lévy在题为“应用心理学在对抗COVID-19疫情中的价值”的报告中,通过社会心理学的视角,介绍了面对疫情时,人们会出现的六个阶段的心理反应,呼吁心理学界关注疫情导致人们心态产生的变化及其规律。

IUPsyS前主席、泛非心理学联盟主席Saths Cooper在“我们是否在抗击疫情中携手同心?”主题报告中,介绍了疫情对于社会及人们的影响,呼吁大家携手同心,共同致力于让“后新冠”的世界更加包容、体贴和富有同情心。

圆桌讨论由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心理学会前理事长、国际心理学联合会前副主席张侃和国际心理学联合会执行委员、亚洲社会心理学会主席张建新主持,在场学者就疫情在不同国家发展的不同阶段,心理学家扮演的角色、主要任务和挑战;疫情时期如何开展心理干预和心理研究;从心理学的角度,疫情如何影响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以及作为心理学家的反思;疫情期间和之后的国际合作需求和机会等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苏向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