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5月29日讯 (记者 卫芸辉)                       

 人生一世,归依有道。

命由天生,运在当世。

浩浩乎天地,微微乎人生。

这是王保雄在他的长篇小说《生活》里写的一段话。2012年王保雄硕士毕业后,放弃了老家的工作机会, 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号召,只身一人来到西藏,来到这片美丽却又艰苦的地方,一待就是八年。在这八年里,他克服了重重困难,在浩渺的天地中,在炽烈的阳光下,把自己“微微乎”的人生,过得充实而不平庸。

在这八年里,王保雄始终不忘自己共产党员、人民公仆的身份,将满腔热血投入到了党政建设和基层服务中去。他的故事,成为了新时代下诠释“老西藏精神”的最好注脚。

——编者按

辽阔的雪域高原。受访者供图

出身寒门却胸怀天地,好男儿心向远方

1987年12月,王保雄出生在陕西省延安市永坪镇段家圪塔村。他的到来,让本就贫寒的家庭变得更加艰辛。但生活的清苦没能阻挡王保雄奋进、向上的决心,人穷志不短的他给自己定下了人生第一个目标:好好读书,到更广阔的的地方施展抱负。哪怕自己只是一束微光,也要照亮暗夜中的方寸角落。

2006年,王保雄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西北政法大学的法学专业。2012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摆在他面前的,有两个就业选择:一是留在陕西,成为西安市公安局特警支队的一员;二是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号召,作为人才引进,奔赴遥远的西藏,在自治区党政机关里发光发热。面对人生的岔路口,王保雄没有犹豫,毅然选择了后者。他说,尽管知道西藏条件艰苦,尽管家人不断劝说,但作为当时怀揣着梦想和抱负的大学生,祖国哪里需要,他就理应去哪里。

2012年7月6日,王保雄背着行囊,带着无限的憧憬和期待,踏上了这片离家1900多公里的雪域高原。

从“老西藏精神”中,汲取奋进的力量

从拉萨机场到市区,车一路驶来,路边的景色几乎没有任何变化。光秃秃的山头映衬着这片广袤大地的荒凉,加上一路的颠簸和不断加重的高原反应,王保雄的脸上泛起了一丝愁容。虽然在出发前做过充足的心理准备,但西藏,这个离天堂最近的地方还是给初来乍到的王保雄一个“下马威”。但很快,王保雄就调整好了心态。他不断地劝自己,既然抱着吃苦奋斗、报效祖国的信念来到这里,就决不能被负面、悲观的情绪左右。

王保雄参与帮扶的那曲市巴青县贡日乡。受访者供图

进藏第二年,王保雄来到那曲市巴青县贡日乡,做起了扶贫驻村干部。虽然只有短短的半年时间,但在这半年中的所见所感,却筑成了他心中的一座灯塔,指引着王保雄在使命与责任的道路上不断摸索、前行。

那是一个条件极其艰苦的偏远牧区,平均海拔4800米,连树木都无法生长。用王保雄的话说,那段时间“感觉自己像生活在月球上”。尽管如此,那些先于王保雄来到村落的党员干部却依然能用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大自然的“磨难”,用真诚、无私的奉献精神为当地村民办好每一件事。这极大地感染着王保雄,很快他便忘却了不适和疲惫,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扶贫工作中。从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到尽心尽力为村民办实事、解难事,再到帮助村民一起脱贫致富,王保雄的身影跑遍了皑皑雪山,却不觉辛苦,因为他说,他在做阳光下最有意义的事。

王保雄组织当地牧民积极学习党的各项民族政策。受访者供图

由于当地牧民居住地过于分散,王保雄和他的同事们往往要奔波十多里才能来到下一户居民家中开展宣传工作。在荒无人烟的山上,很多地方根本没有通车,他们只能用脚踏出一条小路。要是赶上刮风下雨,就更加危险,稍有不慎就会翻落山底。但本着对工作和牧民负责的态度,王保雄没有退缩,最终克服重重困难,顺利完成了各项帮扶工作。

那段时间,让王保雄理解了“老西藏精神”中那五个“特别”之处,也真正明白了驻村扶贫工作的意义。回到拉萨后,王保雄捧起这支精神火把,怀揣着一颗更加坚定的心,在平凡的岗位中释放着不平凡的能量。驻藏期间,他荣立三等功一次、记嘉奖三次,并先后获得过“信息报送工作先进个人”、“督查工作先进个人”、“优秀公务员”、“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扎根于世界屋脊,坚守使命不忘初心

转眼间,王保雄开启了自己驻藏建设的第八个年头。这八年中,王保雄有过工作调动,有过其他驻村经历,也组建了自己幸福的家庭。回想当年,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刚进藏时的感受,王保雄说他会选择“苦”。高寒缺氧的环境、饮食风俗的不同、远离亲人的孤寂、紧张繁忙的工作……王保雄疲倦过,失落过,但他从未后悔:“同一批进藏的同志,现如今一多半已经陆续离开了西藏,还有一部分人选择留下。很荣幸,也很骄傲,我站立在坚持下来的这批人当中。”

在这八年里,王保雄利用业余时间,完成了自己长篇小说《生活》的第三稿创作。他想通过文字,展现西藏这些年社会生活的巨大变迁,传达出高原上、人世间最真挚的情怀。王保雄说,现在的他只想做一捧泥土,洒在青藏高原的大地上,留在人们温暖的脚印里,成为一个踏踏实实、兢兢业业、默默奉献的人民公仆。无论是苦难还是拼搏、挫折还是追求、坚持还是无奈、痛苦还是欢乐,都是他使命初心的写照。正如王保雄当年立下的人生目标,在世界的屋脊上,挥洒自己的青春,贡献自己的力量。

从此,暗夜中的那束微光,便有了新的意义。

王保雄(右)与当地牧民的合影。受访者供图

这些年随着不断地建设和改革,西藏自治区有了喜人的变化,王保雄是见证者,更是参与者。作为西部大开发人才引进大军中的一员,在始终如一的初心和“老西藏精神”指引下,王保雄用八年的时间成长为了一名合格的驻藏人才。也正是有了千千万万个如王保雄这样甘愿扎根西部、在边疆扶贫一线上无私奉献的青年栋梁,一个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民族团结、人民幸福的社会主义新西藏才展现在世人面前。

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西藏自治区和人民,将同其他贫困地区、人口携手迈入全面小康社会。王保雄希望,自己从未出过远门的父母能来西藏看看,看日出高原、牛满山坡,看这个在他心中愈发美丽、富强的第二故乡,看这片他为之奋斗并想坚守一生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