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3月17日讯 (记者李智)2020年以来,全球都经历了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未知与恐慌。面对依然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北京生命科学院研究所资深研究员李文辉博士从新冠病毒感染到阻断的药理研究,向记者介绍了相关原理。

病毒无处不在

世界有很多病毒,病毒是生态环境的一部分。病毒可在家畜或者野生动物之间传播,也可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尤其是病毒引起的新发传染病,对人类来说是长期存在的威胁。我们处于病毒的汪洋大海中,但却并没有感染很多病毒。

皮肤作为人体表面最大器官,对所有病毒不易感,病毒要进入人体需要有自己的通道。这一通道就是人体和外界相通的通道,包括呼吸道、消化道、生殖道,以及通过蚊虫叮咬、输血传播和母婴传播。

新冠病毒是RNA病毒

病毒可以分为两大类,即RNA和DNA病毒。RNA病毒绝大部分在细胞质内复制,包括此次新型冠状病毒和大部分的新发病毒,以及常见的丙肝等。

而多数的DNA病毒都在细胞核内复制,包括常见的疱疹病毒、乳头瘤病毒等。但也存在在细胞质内复制的DNA病毒,如痘病毒,也就是天花病毒,天花病毒是目前唯一已经被人类疫苗彻底消灭的病毒,其他的病毒即使有很好的疫苗也没有完全根除。

冠状病毒是一大类RNA病毒,第一例是1937年从禽类分离出来的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第一例人感染冠状病毒是1965年从一个小男孩鼻腔内的充气部位分离出来,当时接种了该病毒的健康志愿者也被感染发病。

冠状病毒是已知最大的RNA病毒,在这次新冠病毒之前,已经有6种可感染人的冠状病毒。新冠病毒主要进入人体呼吸道,它的传播效率很高,但是它的病死率并不是很高。它的重要病理特点是有肺泡上皮的弥漫性损伤和多核巨细胞形成。

不存在对新冠病毒有天然抵抗力的人群

最新一篇文章分析了中国人基因组的MAP和千人基因组结果,发现在编码区有30多个核苷酸多态性位点,而多态性的位点和已知的病毒感染位点都没有重合。意味着不存在对新冠病毒有天然抵抗力的人群。

这一点和乙肝病毒受体NTCP有很大不同。NTCP最主要在肝脏表达,不会在其他器官表达。在人群水平,NTCP有一个在267位的S变成F的突变位点,这个突变在中国南方人群中比北方多,能够使人具有部分抵抗HBV感染的能力,已经被流行病学调查所证实。

阻断的药理研究

抗新冠病毒的大分子药物本质上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抗体,包括抗ACE2抗体和抗S蛋白抗体,另一种是融合蛋白,包括RBD-Fc融合蛋白和ACE2-Fc融合蛋白,他们作用机制的共同点是阻断新冠病毒和ACE2的结合。

对于新冠病毒来说,大分子药物面临的主要挑战有两个。第一,病毒是否有细胞和细胞间的传播,病毒是否可以避开受体结合进入细胞?对于乙肝病毒来说,这是不可能的。但是有些病毒是可以进行细胞间传播的,比如说HIV,可以有细胞间的传播,这种细胞间的传播会妨碍大分子药物的作用效率。

第二,是否存在抗体依赖的病毒感染增强效应(ADE)?所谓ADE效应在登革热病毒里面是广为人知的,简而言之就是第二次感染和第一次感染的病毒株不一样的时候,第二次感染的症状更重,发生ADE效应。

在冠状病毒里,新冠病毒目前不知道是否有这种ADE的效应,但是对SARS病毒和MERS病毒已有研究发现,S蛋白的低亲和力抗体可以介导病毒进入免疫细胞,但是只发生流产感染(病毒不能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