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统计局上个月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突破14亿人。不少网民纷纷自豪地表示:“一不小心参与了一个14亿的项目。”

不久前,新中国刚刚度过了70岁生日。70年来,中国总人口由1949年的5.4亿人增至如今的14亿人,年均增长率约为1.4%。勤劳的中国人用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近20%的人口。

庞大的人口总量,为中国经济的腾飞提供了强劲的基础和动力。2019年我国GDP总量达到了99.1万亿元,接近100万亿元人民币,人均GDP也首次站上1万美元的新台阶。过去数十年,人口红利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25%。

14亿人口、近9亿劳动力、8亿多网民、1亿多户市场主体……“集中力量办大事”,“众人拾柴火焰高”。这14亿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铸就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潜力与韧性。正如不少进军中国的外企所言,“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跨国公司都不能无视14亿人口的大市场。”

不过,在看到14亿人口所蕴藏的力量与机遇的同时,也要警惕人口结构所暗含的隐忧。随着我国人口增长速度放缓、人口结构变化,劳动年龄人口总量和占比减少成为长期趋势。同时,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将加大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压力,减弱人口红利是进入新时代人口发展面临的重要风险和挑战。

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中国政府适时调整生育政策,2013年11月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生育政策。2015年10月,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全面两孩政策的实施,有利于改善人口年龄结构,效果将会持续显现。

当然,人口问题绝不仅仅是生育问题,中国更需要人口与经济的“提质”。毕竟,人口数量在经济总量统计上有意义,但在衡量经济质量、生产力发达水平方面的意义则不那么重要。 当社会经济进入一个较高水平时,劳动力的作用就会减小,科技的作用更加凸显。因此,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变势在必行。中国企业需要放弃依靠低成本打价格战的模式,转而将主要精力放到做出精品、加大创新上,从低端制造业逐渐向中高端制造业进步,实现产业升级。

产业的升级必然伴随着人才的升级。如果说人口红利指的是大量技能不高的普通劳动群体为经济带来的收益,那么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之路上,大量有所专长、综合素质较强的知识型、技能型劳动群体将成为强有力的支撑。他们所带来的“人才红利”,将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而国家和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则是我们加强对人才教育、培训的契机。继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促进教育公平,能够有效提升劳动力素质,有利于人口质量的优化。

此外,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提升城镇化水平、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都是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创造“人才红利”的必由之路,需要多管齐下,共同作用。今天,中国已基本建立起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安全网。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中国将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全部”二字,意味着不让一个人掉队,意味着国家将更多地着墨于实现“人人”的收入增长,而非“平均”。这种“不抛弃、不放弃”的兜底思维与人性关怀,体现的是一个大国的民本情怀,最终将焕发出这支14亿人的“梦之队”的强大战斗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凝神聚力。(中国网评论员 戚易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