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1月22日讯(记者焦元 刘维佳)年关将至,清晨六点的北京站已是人流熙攘。不少人着大包小包的年货在等待进站。归乡的旅客们行色匆匆,却也三两攀谈,在寒冷的夜色里露出开心的笑容。也有人在抽烟解乏,看了眼时间猛吸两口掐掉,向安检口跑去。各式各样的北京特产、儿童玩具、老年保健品……正陆续通过安检口。

 

K3国际联运列车整装待发。中国网记者 焦元 摄

 

在这热闹的春运图景中,有一趟列车却显得有些冷清,它是运行于北京至莫斯科之间的K3次国际联运列车。这是我国1960年开行的首列国际列车,至今已安全运送来自100多个国家的200多万名旅客,被誉为"中华第一车"。

 

与其它人山人海的春运列车不同,发车时间临近,K3次列车上却也只有零零散散的数位乘客。记者采访得知大多数旅客都会在二连浩特站下车,出国的旅客更是寥寥无几。与隔壁站台人头攒动的景象相比,K3次列车甚至显得有些孤独。登上列车,车窗上贴的福字和车厢里装饰的拉花,才令记者感受到了些许春节的气息。

 

尽管乘客不多,但是餐车里始终能看到一名乘务员忙碌的身影,她就是餐车长蒋志欣。今年将是她在列车上度过的第五个大年。春节前夕,记者登上了K3次国际列车,倾听这位精通英、俄、蒙三国语言的女餐车长讲述自己的故事。

 

遗憾和愧疚:多年不能陪家人过年

 

望着三三两两正在登车的旅客,蒋志欣有些许惆怅。特殊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她能够陪伴家庭的时间十分有限。她工作20多年,基本上每个月她都有半个月的时间在列车上,能坚持到现在少不了家人的支持。

 

她的父亲就是铁路人,非常理解女儿这份工作的艰苦和辛酸。她的女儿目前正处于高中冲刺阶段,“我的闺女十分懂事,她从小就是她姥姥带大的,我们虽然很少有时间相处,但她很少抱怨,每次我回家的时候她还会抱抱我,对我说辛苦了,每次听到这些话我心里头真的很感动。”说到这儿,蒋志欣的眼眶有些红,“今年我已经连着第五年在外面过年,大年初三才能回北京,感觉已经好久没有和家人一起过过年了。我婆婆今年七十多岁,每年都盼着我能回去一起过年,可是我年年都在岗位上没法离开,感觉自己没尽到作为一个儿媳妇应尽的义务,心里太愧疚了。”蒋志欣叹了口气说:“下次有机会一定陪家里人一起过个年,一定陪……”听到这儿,记者心里很难受,下一次谁知道是什么时候呢?

 

“退了休我就想着踏实在家伺候伺候父母,多陪伴孩子和爱人,把这么多年亏欠他们的尽量补上,也谢谢他们这么多年对我的陪伴与支持。”蒋志欣动情的说。

 

蒋志欣为K3次国际联运列车餐车进行春节装饰。中国网记者 焦元 摄

 

无怨无悔:在青藏铁路线工作时曾差点没命

 

记者被工作中蒋志欣的精神头所吸引。摆桌布、擦桌子、拖地 ,清晨的微光和车厢的灯光交错,将她的身影拉长。伴随着她忙碌的身影,麻利的动作,餐车也变得愈发明亮起来。“您看我像多大?”蒋志欣操着一口纯正的京腔向记者问道。当听到记者回答三十多岁时,蒋志欣爽朗的笑了,“哈哈,我今年都快四十三了,可不是小姑娘了。”

 

伴随着柔和的晨光,列车缓缓的驶出了北京站。餐车里的旅客渐渐散去,蒋志欣也终于有时间坐下来和记者聊天,在她的口中,记者得知了她的那些往事。

 

1998年退伍后,蒋志欣来到铁路,成为了一名餐车乘务员。虽然工作很辛苦,可她一点儿也不觉得累,相反,能够为旅客服务,看到旅客满意她的服务而竖起大拇指,她打心眼儿里高兴。“看到旅客点赞自己的服务,心里特高兴,当时觉得工作再苦再累也不算什么。”蒋志欣说。可那时的她不曾料到,一直自信自己身体硬朗健康的她,日后竟会差一点病倒在工作岗位上。

 

2006年,蒋志欣担任青藏铁路线上的餐车乘务员。那是很平常的一天,列车在早晨到达拉萨站,一切如往常一样。可过了拉萨站后,她突然开始咳嗽,呼吸也变得急促起来。她当时想着可能早晨走路走得比较急,有点缺氧,对他们常跑青藏线的乘务员来说缺氧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何况乘务工作任务繁重,自己的缺席会让同事的负担加重,所以她就没有往心里去,想着再坚持坚持休息一会儿就好了。但是没想到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的呼吸愈加急促,天旋地转的感觉挥之不去,她在去完卫生间后甚至没有力气走着出来,最后是自己一点一点爬出来的。最终,她在格尔木站被紧急送进了医院。

 

“到了医院后,医生说我捡回一条命。”说到这儿,蒋志欣不好意思的笑了笑。据她回忆,到达医院时她的血氧含量已经远远低于正常值,经过检查最终被确诊为肺水肿,住了一个星期院才出院。这件事之后,她的身体便大不如以前。现在的她已经不能进行剧烈活动,甚至上楼梯都需要十步一缓。尽管如此,我们从始至终都没有从她口中听到一句抱怨。“就是不如以前能干活了,以前能一次搬两箱饮料,现在得分开搬了。”蒋志欣起身一边擦着餐桌,一边轻描淡写的自嘲了一句。

 

为春运装饰完毕的K3国际联运列车餐车。中国网记者 焦元 摄

 

任劳任怨:让每位旅客感受到家的温暖

 

“呜——呜——”列车拉着长长的汽笛,在夜色中缓缓驶入了二连浩特站,这也是蒋志欣本班工作的最后一站。据蒋志欣介绍,由于中外食品安全法规差异等原因,K3次国际列车的餐车无法走出国门,餐车车厢将会在二连浩特边境口岸处被卸下,并将在库中休整四天。四天后,另一趟从莫斯科返程的K4次列车将会挂上该餐车车厢回京。休整期间,蒋志欣将与餐车全体乘务员一起二十四小时对餐车进行日常清洁、保养、保温,保持餐车一切正常,以便随时可以服务旅客。

 

列车稳稳停下,记者望着提着大包小包走下列车的乘客,原以为蒋志欣会歇一口气,她却对记者说道:“我得赶紧去车厢前头看看!”说着,她走到了车厢前部,一边盯着大小仪表一边向记者介绍:“这个是水位表,我们得一直盯着这个以防干了锅,那一个是温度计,我们要保持餐车的温度,温度低了就得往锅炉里添煤,您看现在的温度就不行,还得添煤。”说完,她走到旁边,单手提起一袋煤来,扔到了锅炉里,火苗瞬间旺了许多。

在蒋志欣等人精心维护下燃烧旺盛的火炉。中国网记者 焦元 摄

 

当记者问到蒋志欣在这么多年的工作中掌握到什么窍门时,她不假思索的回答道:“还是精细。”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整个餐车班组在日常工作中都秉承着一丝不苟的理念,力争将工作做到尽善尽美。蒋志欣自豪地对记者说:“咱们K3是国际列车,代表的是中国的国际形象,我常常对同事们说,要干就要把工作干好,绝不能糊弄,虽然我们这趟列车比较陈旧,但是餐车里面我们能够保证一尘不染,因为每次我们都会花至少三个小时来做清洁。”

 

像大多数服务行业的从业者一样,被旅客误解甚至刁难是蒋志欣的日常工作中无法避免的事。“有时旅客不理解,不配合我们的工作,我心里确实会感到委屈,但是每当旅客称赞我们的服务,给我们一个微笑,一句‘very good’,我就感觉自己干的一切都值了。我常常告诫自己和同事,服务行业一定要微笑服务,心里的情绪不能带到工作中来,一定要让每位旅客都能够在餐车上感受到家的温暖。”蒋志欣说。

 

K3国际联运列车餐车上为春运准备的菜品。中国网记者 焦元 摄

 

夜色渐深,隆冬时节的二连浩特早已滴水成冰。记者走下餐车后环顾四方,整个站台都已在严寒的寂静中陷入了沉睡,只有餐车还向外弥漫着温暖的气息。炉火愈发旺盛,跳动的火苗仿佛在赞许和感恩车厢里还在辛勤工作的蒋志欣和她的同事。

 

看着他们忙碌的身影、心满意足的笑容和从容而坚定的眼神,记者忽然明白,那温暖列车和旅客的丝丝热气不仅是煤炭燃烧产生的热量,更是千千万万像蒋志欣这样的广大铁路工作者们日夜辛勤坚守岗位的付出,以及他们心中对祖国铁路事业深深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