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华盛顿白宫东厅共同签署协议文本。这是刘鹤与特朗普展示协议文本。新华社记者 王迎 摄

当地时间1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与美国总统特朗普正式签署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中美贸易摩擦在经历了近两年的起起伏伏之后,终于画上了一个休止符。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的签署,有助于缓解中美之间的贸易紧张关系,有助于中美关系的稳定发展,对世界经济是利好消息。

根据中方发布的声明,这份协议在相当程度上解决了双方关切,实现了互利共赢。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深化贸易领域双向合作,扩大双方在农产品、制成品、能源、服务业等领域的贸易规模,以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二是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包括扩大金融领域双向开放,为两国企业提供更多市场机遇。三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双方承诺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鼓励基于自愿和市场条件的技术合作等,以更好地促进公平竞争,激发市场主体的创新与发展活力。同时,双方将建立双边评估和争端解决安排,及时有效解决经贸分歧。在关税退坡问题上,美方承诺取消部分对华产品加征关税,实现加征关税由升到降的转变。

可以看出,协议总体上符合中国深化改革开放的大方向,以及自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有利于中美两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中美达成协议的消息一经公布,立即受到中美两国和国际社会、金融市场的普遍欢迎,全球主要股市指数攀升至新高。这充分说明,在目前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全球投资放缓的大背景下,中美“握手言和”,有利于增加全球经济发展的稳定性,提振投资者的信心,为全球经济注入新动力。

过去18个月,中美经贸磋商经历了跌宕起伏的“剧情”。双方每一回在关税上的加码、每一轮磋商谈判的矛盾分歧、每一次发言人的语气用词,经过国际媒体的放大,转变为国际社会对世界格局和全球经济的信心起伏,也转变为中国社会、中国企业应对未来局势的风险判断和先期准备。中国始终抱持“不想打,不愿打,但也绝不怕打”的心态,既坚定捍卫核心利益,又灵活调整技术策略,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原则下,通过平等对话找到了解决办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这样的结果也再一次证明了,中美“脱钩”根本就是一个“伪命题”,合作才是防范“黑天鹅”、“灰犀牛”的最好武器,而绝不是关税和对抗。

在中美贸易摩擦的背景之下,中国重新审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意涵,正视“修昔底德陷阱”的存在和风险,学着对世界做更真诚的解释与安抚,并结合自身发展逻辑加速开放步伐,通过“行胜于言”来缓解外部世界的焦虑,来赢得“对手”的尊重。面对持续低迷的全球经济,中国积极发挥能动性,成功举办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宣布新的对外开放重大举措,不论是外交上还是经贸上,都开辟了新的路径,为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作出了新的贡献。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在中美经贸分歧带来的波折中,我们看到了中国的定力和选择,也看到了成长与蜕变。面对外部风险和变数,中国经济保持了6%以上的增速,到去年底经济总量接近100万亿元人民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同时,就业、物价、国际收支等主要宏观指标均处于合理区间,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扎实推进。压力面前企业和民众的心态也更加成熟淡定。这些都将化为我们迈向难度陡增的中美下一阶段谈判的底气与信心。

习近平主席在2020年的新年贺词中提到,“历史长河奔腾不息,有风平浪静,也有波涛汹涌。”这正是中美关系40年来的真实写照。过去40年两国关系的发展,是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未来的双边关系,同样取决于两国政府和人民的选择。只要双方理性妥善应对,两国完全可以找到最大发展中国家和最大发达国家的和平相处之道,开辟造福两国、惠及世界的互利共赢之道。(中国网评论员 戚易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