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北京-东京论坛今年再次花落北京。作为中日两国间高层次的民间对话及交流平台,北京-东京论坛着眼于中日关系重大问题和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交流研讨,致力于为两国增信释疑和化解矛盾提出建议与办法。创办15年来,无论中日关系历经怎样的波折和起伏,论坛始终承担着民间对话的历史使命,为推动中日关系稳定健康发展发挥了建设性作用。

今年适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日本开启令和时代,走向新时代的中日关系面临迈上新台阶的重要机遇。与此同时,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处在变革调整的关键期。在这种时刻,中日更需要加强沟通,增进相互信任,延续两国关系重回正轨、逐步改善的积极势头。这一过程离不开中日两国民心、民意的支撑。

回顾历史,今天的中日关系既有着两国两千年交往的历史积淀,也得益于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两国各界有识之士“民间先行,以民促官”的不懈努力。中日的民间交往不仅是政府外交的有益补充,还能为政府外交所不能为,深入两国关系的各个方面,由小而大,影响政府的外交决策。中日两国国家关系友好,寄希望于中日两国人民。

值得欣慰的是,两国民间层面的交流一直没有中断,民间友好的基础在持续发挥着作用。去年,借助《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这一重要契机,中日民间交往发展势头迅猛。两国双向人员往来超过1100万人次,其中赴日本中国游客达到838万人次,创历史新高。中国游客访日对增进中日两国人民相互理解、夯实两国民意基础发挥了积极作用。中日两国政府也在为两国人员交流和互访创造环境,提供便利条件。例如,双方将今年定为中日青少年交流促进年,并决定在未来五年内安排3万名青少年实现交流互访。

需要看到,目前中日关系虽实现重回正轨,但两国国民感情仍有提升的空间。今年北京-东京论坛发布的“中日关系舆论调查”结果显示,中日双方多项调查数据均持续好转,但两国关系发展的民意基础仍不牢固,两国公众受访者对进一步加深中日关系,尤其是对加深中日两国国际合作和民间交往抱有较高的期待。

虽然中日交流有较深厚的基础,但中日友好依然十分脆弱。比起其他国家之间的民心相通,中日民心相通有突出重要的作用。中日两国关系受民意和相互好感度影响很大,历史、领土等问题对舆论的影响深刻。两国民众对彼此的心态复杂、敏感且脆弱,因此中日友好的民心基础更值得倍加呵护。特别是在新媒体环境下,尤其要关注两国年轻人群的友好基础,在这一点上,两国媒体理性平和、具有建设性的声音弥足珍贵。如何将更加真实、全面、客观、立体的国家形象传递给对方,是两国媒体需要合力探讨的课题。

公共外交润物细无声,可以细水长流地弥合分歧、愈合伤口。中日之间开展公共外交十分重要,值得高度重视和大力推进。经济、文化的交流都是公共外交的重要内容。经济关系是中日关系的“压舱石”,在中日建交几十年的过程中,以经贸合作为中心的务实合作,给双方带来了巨大经济利益,促使日本各界一直呼吁政府改善对华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日本政府对华政策的转变。

人文交流更是直接在两国普通老百姓之间架起了情感的桥梁。比如,中国驻日本大使馆、中国外文局人民中国杂志社、日本科学协会共同发起举办的“熊猫杯”全日本青年感知中国征文大赛,让大批日本青少年有机会前往中国访问交流,增加了他们对中国的认识、加深了同中国朋友的感情,广泛播撒了友好种子。其中,在该赛事中获奖的日本青年中岛大地还收到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回信。习近平主席在信中说,希望中日两国青年加强交流互鉴、增进相互理解、发展长久友谊。今年6月大阪G20峰会期间,习近平主席在会见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时也指出,双方要拉紧人文纽带,加强两国青少年交流,促进两国民众相知相亲。

此外,中日双方还在去年签署了合作摄制电影的协议,为两国电影业合作铺平了道路。人文艺术一直有着跨越国界、沟通心灵、增进友谊的特殊作用,在公共外交领域加强这些方面的对话,探讨两国在文化产业领域的合作,无疑将不断拉近两国人民心灵的距离。

总之,积极推动中日民心相通,增进两国民众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友好感情,对发展中日关系不可或缺。中日之间难题的解决,最终还要靠两国人民以民间交流为纽带,“以民促官”、“以经促政”,长期积累,最后突破难题,形成世代友好的形势。当前,双方应充分发挥地理相近、文化相通、民间友好基础深厚的独特优势,深入挖掘两国的文化价值观共同点,持之以恒开展两国民众特别是肩负两国未来的青少年之间的友好交流,为中日关系改善发展注入不竭动力。(中国网评论员 戚易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