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10月18日讯(记者 翟舒超)10月9日至15日,来自14家中央重点新闻网站的20余名记者,走访湖南长沙、浙江绍兴、福建莆田三地,参加由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和水利部办公厅主办的“美丽河湖”网络主题活动。

行程中,记者们把主题采访活动与提升“四力”相结合,深入城市乡村,探访河湖治理一线,把镜头对准一线广大干部群众,用笔尖记录美丽河湖建设故事,通过行进式报道,展示各地打造河湖管理保护新样板的生动实践,关注河长制湖长制为百姓生活带来的新变化。

感受:美丽河湖助力乡村振兴

长沙市下辖浏阳市官渡镇竹联村是第一个采访点,走进村落,美观的房舍,洁净的道路、清澈的沟渠,眼前的一切让记者们赞不绝口。大家仔细聆听介绍,并向村党总支书记吴敬芳详细了解小微水体管护情况。

“这里是国家田园综合体‘诗画中州’项目所在地。”吴敬芳介绍说,“政府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发动广大村民参与、监督、支持小微水体建设。”其中,构建群策群力、共建共享的治水氛围受到关注,记者们关切地询问当地发动村民共同参与小微水体管护的具体细节。

大家还来到农家小院,与当地村委会干部攀谈起来,从沟渠塘坝建设,到落实小微水体管护责任,从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置,到通过美丽河湖建设带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话题丰富多样,气氛好不热闹。

记者采访长沙市小微水体管护情况。中国网记者 翟舒超 摄

当地小微水体管护工作成绩显著,美丽乡村建设超乎了记者的想象。人民网记者何萌说:“走在浏阳的小镇,眼看着山清水秀的美好风光,差点以为自己是在度假。这让我感受到长沙落实河长制真不是说说而已。水不会撒谎,有没有下功夫治理,去现场看看就知道了。”

见证:美丽河湖带来民生福祉

护一方清水,惠千家万户。在一路行程中,记者团不断感受美丽河湖建设所带来的民生福祉。“各地对水环境保护高度重视,并采取了积极有效的举措,切切实实给百姓带来了实惠,从他们的笑容里就能清楚地感受到。”中国网记者伦晓璇说。几天里,记者们聚焦各地河湖治理取得的崭新成绩,以独特的视角展示美丽河湖、报道幸福中国。

在绍兴市嵊州高新区嶀浦村滨水广场上,村民们正在新建的凉亭里观景休息,这吸引了记者们的注意。77岁的老人王幼走说道:“广场是去年建的,我们干完活就来这儿休息,我们这里有山有水,环境可好了!”同样,在嵊州的曹娥江畔,当地居民尹福妹向记者们唱起了婉转的越剧。她说:“这里原来很乱,现在治理得很好,老百姓都很开心,大家平时在这里唱越剧、跳舞,感到非常快乐。”当地居民的切身感受都成为新闻作品中的生动素材。

记者采访绍兴市民,了解曹娥江流域治理带来的民生福祉。中国网记者 翟舒超 摄

行程期间,记者们还走访了绍兴市上虞区“一江两岸”景观工程、越城区迪荡湖公园、柯桥区鉴湖水环境治理工程等,深入了解绍兴市建设“安全流畅、生态健康、水清景美、人文彰显、管护高效、人水和谐”美丽河湖景观的做法和成效。光明网记者柴梦竹说:“一路走、一路看,通过蹲点式采访,我看到河湖生态治理为百姓生活带来的利好,也深切感受到各地政府进行河湖生态治理的智慧和决心。”

担当:传承“东圳精神”,牢记初心使命

活动尾声,记者们来到位于福建省莆田市的东圳水库。东圳水库于1960年4月建成,是保护莆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屏障。建设东圳水库过程中孕育出团结协作、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东圳精神”也成为矗立在莆阳大地上的不朽丰碑。

采访团一行来到“东圳精神”教育基地。采访过程中,记者们通过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实物,详细了解当地党员干部以工地为家、以建库为荣的感人事迹。面对眼前宏伟壮观的东圳水库,记者们倍感振奋,就如何在实际工作中传承“东圳精神”有了深刻的认识。中国网记者郑伟说:“东圳水库是造福于人民的伟大工程,‘东圳精神’让我深受鼓舞。作为媒体人,我叮嘱自己要扎扎实实走好每一步,用镜头记录好美丽河湖,讲述好建设美丽中国的故事。”

记者在“东圳精神”教育基地采访。中国网记者 翟舒超 摄

脚下有泥土,心中有力量。在7天的采访中,记者们走出门、俯下身,感知中国水利事业发展进程,见证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就,将所见所闻所感写进报道里、融入创作中,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