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国新办举行省(区、市)系列新闻发布会。中国网 宗超 摄
中国网9月19日讯 (记者 彭瑶)北京作为伟大祖国的首都,与时代同脉搏,与国家共奋进,70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日在国新办举行的发布会上,北京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经济建设与居民收入
地区生产总值由2.8亿元提高到3万多亿元,人均GDP超过14万元,迈进了高收入国家和地区水平。
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元左右提高到6.2万元,消费支出百倍增长,服务性消费成为主导。
开放水平与营商环境
北京首都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1亿人次,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二位。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月底前将正式通航,届时北京将进入航空交通“双枢纽”时代。
总部在京的世界500强企业达到56家,位列全球第一,在京外国机构3万余家,亚投行等重要国际组织总部也在北京落户,国际友好城市达到56个。
去年在国内22个城市营商环境试评价中,北京综合排名全国第一。
去年,北京技术合同成交额近5000亿元,约占全国的三成;中关村示范区规模以上企业总收入近十年一直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2.5万家,金融、信息、科技等优势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60%。
社保、教育与交通、住房
人均期望寿命由52.8岁提高到82.2岁。
常住人口受教育年限从5.3年提高到12.5年,高等教育的在校学生规模由不足2万人增加到86万人左右,一批高校进入了国家“双一流”建设之列。
每年教育支出1000多亿元,成北京财政投入最大一笔支出。
率先建立了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标准逐年提高。
地铁总里程数已达636.8公里,是世界上地铁线网最长的城市之一。
今年上半年,撤除隔离护栏约700多公里,交通拥堵得到了缓解。
人均住房面积比改革开放前提高了5倍多。
宜居城市与环境治理
绿色成为北京城市底色,森林覆盖率由解放前的1.3%提高到如今的43.5%,日益成为水清岸绿、森林环绕的生态宜居城市。
2018年PM2.5年均浓度比2013年累计下降43%,今年1-8月进一步下降到42微克/立方米,8月仅23微克/立方米,成为有监测数据以来的最低值。联合国环境署高度评价北京大气污染治理,用20年时间走完了伦敦用30年时间、洛杉矶用60年时间走完的历程,为世界其他城市大气污染治理提供了北京经验和北京样板。
污水处理从零起步,目前城市污水管网基本全覆盖,污水处理率93.4%,达到发达国家城市水平。昔日“龙须沟”彻底走进了历史。
全市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已达80%,“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城市社区覆盖率达到94%。
近三年,平原地区地下水埋深回升2.72米,密云水库蓄水量由2015年的10亿立方米增加到26.7亿立方米。
文化中心与服务型政府
市民公共文明行为指数连续13年攀升,446万名注册志愿者成为城市一道亮丽风景,26万“北京榜样”遍布城乡。
博物馆从50年代的14家增加到现在的179家,公园由50年代的6个增加到如今的700多个。149家大小剧场、329家电影院、5800多家公共图书馆、上万家文化馆站遍布京城。
文化产业作为北京重要支柱产业,占GDP比重始终保持增长态势,从2004年6.4%提升到2018年近10%,2018年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产业实现收入1.07万亿元,是2013年的2倍。
市、区政务服务中心全面开始实施综合窗口,同一事项在不同窗口办理没有差异。今年将实现70%的事项“一窗”分类受理。
建设全市一体的政务服务网,实现“一网通办”。去年,市、区两级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90%以上。
推动“一网通办”,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和群众少跑腿。现已实现市级各个部门的数据全部上云,全部共享,今年市区两级各拿出400-600项高频事项,力争实现“最多跑一次”或者“一次不用跑”。
科技创新与人才引进
北京有90多所高校,1000多家科研院所,120个国家重点实验室,68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还有86万左右的在校大学生,以及2.5万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顶尖人才最好的学科和最佳的实验室有一半在北京,北京研发投入强度达到6.17%,稳居全国首位,远超创新型国家和地区2.5%的水平。每年国家科技成果一等奖和全国十大科技进展中,约有一半来自北京。
每天新产生约200家创新型企业,创业投资金额和案例数均占全国的30%左右。
在全球的城市中,北京科技创新的VC/PE投资仅次于硅谷。在最新的独角兽榜单中,北京有82家企业入选,占全国近一半。
2018年以来,共有3500多名人才办理了引进落户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