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9月9日讯(记者 吴佳潼)2019年9月4日,即将迎来70岁生日的中国外文局收到了来自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贺信。信中说,希望中国外文局努力建设世界一流、具有强大综合实力的国际传播机构,更好向世界介绍新时代的中国,更好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这是最温暖的鼓舞,也是最殷切的期待。

70年前,中国外文局(原中央人民政府新闻总署国际新闻局)与新中国同日成立。自那天开始,中国外文局就怀揣着“向世界说明中国”的初心,从书刊出版起家,扬起对外传播的风帆,顺应媒体融合发展的潮流,将中国建设、改革和复兴的故事传向世界各个角落。

转型升级 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

书刊出版是中国外文局开启外宣之路的起点,新中国外宣的许多“第一”从这里诞生:第一批外文图书《论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政协文献》,第一批外宣期刊《人民中国》《中国报道》《人民画报》《中国建设》(现《今日中国》)《北京周报》等。建国之初,中国外文局以文化为桥,联通中外。

70年来,外文局人用43种语言在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布8万余种、18.7亿册书刊杂志,向世界讲述着中国发展的每一步。

上个世纪末,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让传统书刊出版直面数字技术的极大冲击。转型,成为中国外文局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

2000年,中国外文局开辟“网络外宣阵地”,组建了第一个国家级多语种外宣专业网站——中国网,以10种语言11个文版向全球实时发布中国信息,成为国际社会了解中国的一个全新的窗口。

2013年8月19日,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适应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的新情况,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

“我们意识到传统外宣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互联网用户需要了,要突破原本的采编发流程,改变机制建设。”中国外文局副总编辑兼融媒体中心主任陈实回忆,“我们打破传统理念,搭建了‘内容+平台+终端’的全媒体工作体系,成立融媒体中心,运行‘中央厨房’工作机制。”

2015年,中国外文局融媒体中心宣告成立。

互联网站、“两微一端”、融媒体产品矩阵……全媒体时代,中国外文局开启新媒体推进大外宣的新模式。

全媒宣介 打造新时代治国理政交流平台

2014年9月28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由外文出版社正式出版。打开这本书,世界看到了一幅以“中国梦”为原点的治国理政方略图。

党的十八大以来,作为中国外文局出版矩阵的旗舰,外文出版社已先后用28个语种编译出版了32个版本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在海外举办了40余场宣介和交流活动,在国内外16家数字阅读和网络平台推出了习近平总书记著作电子书,并在China Books(中国书店)等网络图书销售平台对外销售,扩大受众范围,提升国际影响力。

治国理政,由此成为中国与世界对话的高频词、核心词,成为国际社会读懂新时代中国的一把钥匙。

2018年,中国网启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球传播和国际实践研究工程”,整合《中国习观》《传习录》《中国关键词》等一批优质内容资源,策划推出《同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系列微视频,打造“能看能听”的互联网对外传播新形态。同时在高校举办“青年传习社”等系列活动,与主流智库平台开展深度合作,线上与线下联动,构建起以“治国理政”为核心的多语种、跨平台融媒体传播体系。

多元传播 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互联网的发展催生大量新技术、新平台,让新闻媒体有了更丰富的内容形态和传播手段。外文局布局建设短视频重点品牌栏目,《中国3分钟——回归20载“一国两制”为香港插上双翼》和《奇迹:全球院士点赞中国》多语种微视频获第二十八届中国新闻奖媒体融合奖项。

“互联网、新媒体的发展为外宣提供了新机遇,我们要用一个个马赛克拼接出立体多面的中国,让国际社会增进对中国的了解和理解。”中国网总编辑王晓辉说。2015年,中英双语全球新闻时事评论节目《中国3分钟》(China Mosaic)在中国网上线,历经4年深耕,共推出231期,阅读量超13.8亿,播放量逾7580万,互动量超653万,成为海外社交媒体平台上最具中国特色的标志性栏目之一。

由融媒体中心牵头、局属媒体联合打造的“第三只眼看中国”多语种短视频品牌,以外籍主持人和新闻评述为特色,用“借嘴说话”的方式让中国声音在海外广泛传播。

在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今天,讲好中国故事成为全民参与的共同事业。2019年4月,中国外文局发起主办2019“讲好中国故事”创意传播大赛,在全国10余省份陆续启动分站赛,发动各类机构和个人广泛参与,一起发掘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中国好故事,为国内外对话交流提供了一个公共外交创新实践平台。

技术赋能 探索对外传播创新的新动力

互联网时代,新媒体技术发展不断推动对外传播手段创新。而智库机构的深度参与,为技术赋予了智慧的内核。

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当研院)是我国唯一的专业外宣智库。在开展国际传播理论研究的同时,当研院也在致力于新一代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在国际传播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打造国际传播大数据智能服务平台,探索构建可视化研究工具,并提供定制化分析咨询服务,对境内外媒体舆情监测、国际传播效果评估等进行深度研究。

通过与各方开展合作,提升研究场景下的技术应用水平,是当研院新的着力点。“我们与中国人民大学合作共建国际传播大数据智能实验室,力争将实验室打造成集人才培养、基础研究、学科融合、成果研究转化为一体的外宣业务转型升级平台。”当研院院长于运全说。

2018年6月,中国外文局与科大讯飞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启动国家级人工智能翻译平台建设,稳步推进外宣大数据智能服务平台建设,开展翻译资格考试人工智能辅助阅卷系统建设。

民心相通,首先是话语相通。构建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正在大显身手。

移动优先 开拓海外社交媒体大平台

融合发展,移动优先。中国外文局目前运营网站19个,微信公众号38个,ios及Android客户端账号11个,海外用户下载量超200万,覆盖190多个国家。

外宣工作离不开海外平台。中国外文局在全球建立了26家驻外机构、50家中国主题图书海外编辑部和10家中国图书中心,并将海外社交平台作为传播的“第一落点”。与此同时,又在Facebook、Twitter等海外主流社交媒体平台上陆续开设了13个语种47个账户,以视频为主体的各类优质内容“借船出海”,把中国声音和中国故事源源不断地远播海外。

《北京周报》是新中国第一本英文新闻时政周刊,如今已成为“期刊+国际合作传播+多语种网站+境内外社交媒体”等多平台、多形态的产品集群。“在新媒体领域我们也在积极开拓合作关系,《北京周报》有60年的多语种内容资源,在此基础上建设和挖掘的数据库已经成功上线,被海外广大机构争相购买。”北京周报社社长李雅芳说,目前,数据库被欧美各大学图书馆、德国国家图书馆购买,并与美国Zinio、英国道琼斯、瑞典Magazino,法国Wirepresse和加拿大Pressreader等开展全面合作。

勇开新局 建设世界一流国际传播机构

“我在外文局工作了40多年,这里已从单纯的书刊传播单位发展成为包括传统书刊、新媒体、国内外交流活动在内的国际化传播和研究机构。”中国外文局原副局长,资深专家代表,国际翻译家联盟最高荣誉奖章获得者、《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文版定稿人黄友义对外文局的变化发展感叹不已。

成绩属于过去,未来更值得期待。在庆祝中国外文局建局70周年座谈会上,中国外文局局长杜占元表示,外文局因外宣而生、以外宣而兴,向世界说明中国既是光荣职责、也是使命所在。“展望新时代的美好未来,我们要紧紧扭住对外宣传报道、出版发行这一工作重点,带动各项工作创新发展,在新的外宣征程上勇开新局、多作贡献。”

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新时代外宣机遇与挑战并存,国际社会前所未有地关注中国,期待解决全球性问题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全媒体时代让中国与世界立体连接、深度融合、实时互动,中国将有机会构建全新的国际舆论生态,重塑国际视野中的中国国家形象。站在新时代中国国际传播事业的新起点和最前沿,中国外文局再次远行。

“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让我们朝着建设具有强大综合实力的世界一流国际传播机构的目标大步迈进,在新时代新征途上奋斗圆梦。”杜占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