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鹿心社围绕“建设壮美广西 共圆复兴梦想”作介绍。中国网 宗超 摄

中国网9月2日讯(记者 彭瑶)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书记、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鹿心社今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新中国成立70年来,壮乡儿女接续奋斗,八桂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区生产总值从自治区成立之初的24.5亿元,到2011年突破1万亿元,再到2018年突破2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6000美元。

广西现已拥有食品、汽车、机械等10个千亿元产业,其中汽车年产超过200万辆。高铁动车运营里程1771公里,通达区内12个市和周边所有省份,91%的县通了高速公路,沿海和内河港口年吞吐能力分别达2.5亿吨、1.1亿吨。

广西连续成功举办15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西部陆海新通道、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等国家重点开放战略务实推进。

2012年至2018年全区累计减少贫困人口825万人,年均减贫117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8%降至3.7%,2016—2018年连续三年在省级党委和政府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获得“综合评价好”等次。民生建设扎实推进,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2018年全区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2436元和12435元,实现从温饱不足向全面小康迈进的历史性转变。

北部湾经济区四市自2008年以来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5%,以不到广西五分之一的面积、约四分之一的人口,创造了超过三分之一的经济总量、四成的财政收入、近五成的外贸总量,龙头带动作用不断增强;着力激发“江”的活力,2018年西江经济带沿江七市经济总量达1.2万亿元,逐步成为全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带。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统筹推进1400多项重大改革措施,行政审批、商事制度、财税体制、降本减负、国资国企等一批重大改革取得突破,农村金融改革“田东模式”成为全国先进典型,跨境人民币结算总量连续多年稳居西部和边境省份前列。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明专利授权量和拥有量增长率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

2012年至2018年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24.1%,2018年设区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91.6%,植被生态质量和植被生态改善程度位居全国首位,森林覆盖率、生物多样性丰富度排全国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