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首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高端论坛在北京举行。

中国网6月10日讯(记者 张艳玲)思想政治课关乎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和怎样培养人问题。目前,中国思想政治课教师缺口2.18万人,如何开展思想政治课并推进改革创新?6月9日,在北京召开的首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高端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就此进行研讨并认为,高校开好思想政治课关键在于配齐建强教师队伍,培养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宽、自律严、人格正的教师,聚焦课堂建设,结合以理服人和以情感人,把教材内容转化成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的课程。

近年来,各高校积极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有改进和提升空间。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指出,中国人民大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中要推进“领头羊”建设,重视“指挥棒”建设和新平台建设,提升专业化建设。学校党委书记、校长要发挥带头走进课堂、带头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带头联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三带头”作用,严把政治关、质量关,严格教师培养和人才培养,实现严格管理与科学治理有效结合。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司长刘贵芹强调,思政课教师要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讲深讲准社会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中国高校思政课教师缺口21800人,高校党委要负起政治责任和主体责任,配齐建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加强集体备课,强化专题教学,加强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和社会实践,提高思政课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狄涛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最终目标是建设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的课程。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要进一步聚焦课堂建设,探索如何把教材内容转化为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的课程。

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顾海良表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有信心和能力,办好教材,找对方法,搞好课堂教学,关键在于教师,教师要具备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等六大核心素养。顾海良认为,充分运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文化资源是解决信心问题的基础,建设一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和有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是解决能力问题的关键。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逄锦聚总结了新中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建设的四条基本经验,即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和方法,加强党的领导。他认为,当前高校办好思政课要处理好以教材为本与发挥教师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关系、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关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特殊性和一般性的关系。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雷声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教学内容为王,在教学内容研究下功夫,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要以整体性为王,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以支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艾四林教授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尊重规律性,强化专业性,增强学术性,加强技艺性,着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韶兴认为,办好思政课,要提高教师的理论修为和责任担当,要实现科研能力与教学能力协同发展,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建设,推进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学术化、学理化和学科化。

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陈金龙认为,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要有战略思维、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和历史思维五种思维方法。

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部长庞立生认为,思政课要做好价值观教育,要以理服人、浸润心灵,抓好顶层设计,加强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形成创新思维和系统思维的方法,推动“虚攻实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吴宏政表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关于精神观念的教育,要把以理服人和以情感人结合起来,实现入脑入心的教育效果。

谈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与创新,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要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宽、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