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就无偿献血、老年健康工作进展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网 郭天虎 摄

中国网6月10日讯(记者 彭瑶)“近年来全国各地没有发生长时间的血液供应短缺问题。”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周长强在今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自1998年《献血法》实施以来,我国用20年时间全面建立了无偿献血制度,实现临床用血全部来自公民自愿无偿捐献。截至2018年底,我国已经建成覆盖城乡、贯穿东西的血液服务体系。

周长强指出,我国无偿献血人次数保持连续20年增长。1998年全国无偿献血人次约30万,2018年达到近1500万。1998年全国采血总量不足500万单位,2018年达到2500余万单位,增长超过4倍。

血液质量安全方面,通过不断完善血液质量控制系统,保障血液全程质控。健全血站技术规程、标准和规范,推进信息化建设,完善血站采供血全程质量管理体系,建立高危献血人员屏蔽制度和血液运输存储冷链管理制度,定期开展血站内审和实验室室间质评,血液报废率、血液质量相关不良事件持续下降并保持在较低水平。2015年以来,血液核酸检测实现全覆盖,有效缩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的检测“窗口期”,基本阻断HIV等重点传染病经输血途径传播。

临床用血安全方面,通过健全临床用血管理制度,保障临床合理使用。目前,我国28个省份成立省级临床用血质量控制中心,健全临床用血培训、监督、管理、评价和通报制度,将临床用血作为医疗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不断推广合理用血理念和经验,规范用血标准,严格用血指征,引导医疗机构加强患者血液管理,推广自体血回输等血液保护技术,减少患者术中出血和异体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血液可及性方面,多年来,我国坚持将血液作为基本医疗服务向全民提供。截至2018年底,我国共设置血液中心32个,中心血站321个,中心血库99个,采血点3164个,建成以血液中心、中心血站为主体,边远县级中心血库为补充,覆盖城乡、运行高效的血站服务体系。

同时,不断加大对县级及以下医疗机构临床用血保障力度。据统计,2016年以来,连续三年全国所有采集血液中约50%供应至县级及以下基层医疗机构,极大保障了基层群众临床用血需要,满足基层群众就近就医的需求。

此外,建立多层级的血液预警和调配机制,解决季节性、区域性、偏型性血液供应紧张的问题。2018年,全国区域间共调配血液184万单位,其中省内调配158.5万单位,省际间调配血液25.5万单位。这些措施有效缓解地区间、季节性、偏型性血液供需矛盾,保障重点地区、重大活动的临床用血需求。

“下一步,国家卫生健康委将继续完善无偿献血长效机制,健全血液保障和临床合理用血管理制度,探索利用互联网手段开展血液管理和献血服务,进一步提升我国血液安全供应水平。”周长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