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胡必亮接受采访。中国网 李智/摄

中国网北京5月17日讯(记者李智)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期间,由中国外文局主办,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承办的2019当代中国与世界论坛在北京举行。该论坛作为亚洲国家治国理政经验交流论坛的分议题研讨环节,纳入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总体框架。

出席论坛的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胡必亮在接受中国网专访时表示,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全球性问题不断涌现。在这样一个时期,举办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具有重要意义。

他指出,世界上有观点认为全球之所以变得不可预测,前景不明,是因为各种文明之间的冲突,“实际上,这种声音对全球化合作是不利的。如果大家都在鼓吹‘文明冲突’,就没人去解决问题,也就没有前景可言。”

胡必亮强调,解决全球性问题恰恰有赖于各个国家和地区间达成普遍共识。要想达成共识,首先是要相互信任,其关键在于沟通交流。

谈到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他认为,应充分利用大会的平台优势,促进各民族间相互了解、相互沟通,在沟通基础上增进信任,凝聚共识,加强合作,实现共同发展。正如习近平主席在大会开幕式上所强调的“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

谈到中国对亚洲乃至全球治国理政经验的贡献,胡必亮认为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了巨大成就,为世界提供了很多可供参考的方案。他举例,一是中国减贫的方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在减贫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已使7亿多人口摆脱贫困;二是生态文明方案。当前,世界上很多国家都重视环境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但是能提高到生态文明的角度来促进国家的发展,中国是第一个;第三是中国的财税体制改革。这是一个避免在全球化过程中,出现发展不均衡的方案,即把中央财政的一部分税收收入转移给不发达的地区。如,为了保护三江源,青海省一些地区面临开发问题,就可以进行转移支付。既保证财政收入,又保护生态环境。

“中国通过40年改革开放,创造了财富,也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供其他亚洲国家参考,”胡必亮告诉记者,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对改善沿线国家(其中包括很多亚洲国家)的基础设施状况起到了很大作用。

胡必亮指出,“一带一路”建设是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其中既有“硬联通”,例如基础设施建设;也有“软联通”,例如民心相通。要共建“一带一路”,需要基础的保障,除了安全保障、资金保障,最重要也最基础的就是民心保障。

“通过沟通与了解之后,才能支持它。现在很多国家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证明他们对“一带一路”是理解的。这也说明包括中国外文局在内的我国诸多对外传播专业机构,让世界不断了解中国做出了很大贡献,”胡必亮强调,但还应当做更多的工作来提供更好的民心保障,更好地通过讲述中国故事,让全世界特别是亚洲国家更深入地理解“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