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4月9日讯(记者 彭瑶)近年来,我国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推进“放管服”,显著改善营商环境。2018年世界银行公布营商环境全球排名,我国在190个经济体当中,从2017年的第78位上升到第46位,位次跃升了32位,成为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的经济体之一。

为企业和个人减税降费约1.3万亿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周晓飞介绍,随着“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我国营商环境改善取得积极成效。2018年版全国和自贸试验区两个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发布,新取消一批行政许可事项,“证照分离”改革在全国推开。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改革加快推进,产品种类由38类降至24类。2018年为企业和个人减税降费约1.3万亿元,减少“五险一金”缴费2140亿元,超额完成全国一般工商业电价平均降低10%的任务。

“互联网+政务服务”深入实施,企业开办、用水用电报装、不动产登记等事项的办理时间压缩50%以上。基本建成全国一体化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体系,数据共享交换量达360亿条次。

鼓励金融机构扩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企业、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以市场化方式帮助缓解企业融资难。

改革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

“今年,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力度更大,推出的措施也更有针对性。”财政部副部长邹加怡指出,我国正全面开展工程建设项目的审批制度改革,将进一步精简审批流程,完善监管方式。自今年4月1日开始,要逐步建立增值税期末留抵税额退税制度。还将持续推出优化口岸营商环境的相关举措,包括提升通关便利度,降低口岸涉及的相关费用,压缩通关的时间。

周晓飞表示,今年还将在40个城市开展营商环境评价,并重点围绕与市场主体密切相关的开办企业、办理建筑许可、获得信贷、纳税、办理破产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推动出台更多优化营商环境的硬举措,让企业有切身感受,使中国继续成为中外投资发展的热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