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作为教师,要努力培养优秀的学生;作为从事蔬菜育种工作的科研工作者,要丰富老百姓菜篮子;作为社会公仆,要让科研成果惠及广大农民。”50年来,他始终致力于科学研究,坚守教学一线,推动成果普及,他的钻研精神诠释了一名爱国者和奋斗者的赤子之心。他被誉为“中国番茄大王”,他就是东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景富。

潜心科学研究圆一个红色梦想

1962年,刚刚经历饥荒岁月的李景富即将参加高考。为了改善农民生活,他义无反顾选择了农业院校作为高考的唯一志愿,也正是从那时起,他渐渐走上了番茄的道路。

刚开始搞番茄研究时,中国只有一个品种,市场上都是“洋柿子”的天下。李景富暗下决心:“一定要育出我国自己的品种。”他寻找一切机会搜集和购买番茄种子,将1000多个杂交一代的番茄品种带回到实验室进行杂交培育。

正是有了那14年的坚持,李景富培育出了我国第一批优异的番茄种质资源。有一次,实验基地的番茄大棚被暴雨淹了,棚里泥水混做泥浆,穿鞋根本无法行走。已年过古稀的李景富没有半点犹豫,脱下鞋袜就趟进冰凉泥泞的地里工作。在场的人都深受震撼和感动,雨水夹着泪水,跟在他身后干了起来。

如今,李景富已成功育成番茄系列新品种27个,其种子价格每公斤2000~3000元,取代了昂贵的进口品种,实现了番茄品种的国产化。

坚守教学一线育一批卓越人才

“我这辈子最重要的身份就是一名人民教师。”李景富说。带着这种坚定的信念,他再忙都要上讲台,不管多么疲惫,总是站立授课。如今已75岁高龄的李景富依然坚持每年为学生授课130学时以上,并始终保持着手写讲稿的习惯。

一顶旧帽子,一个黑提包,一双粘泥鞋,这是李景富的“标配”。这样一个经常不顾形象、不修边幅的老人对待上课却极其认真,即使有些课程已经讲授多遍,但他依然反复修改讲稿,时刻将交流学习到的最新科研进展和前沿知识加入到讲义之中。

50年来,李景富共培养硕士研究生104名、博士研究生25名,曾荣获中华农业英才奖,国家和黑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劳动模范、省模范教师等多项荣誉称号。

推动成果普及扬一面东农旗帜

这些年来,李景富走遍黑龙江省40多个市县的所属乡镇,他讲在农家炕头,吃在农家饭桌,睡在农家温室,联系方式全部向农民公开……

农民致富的愿望并不总是顺利的,有时候甚至要伴随着辛酸。“在推广大棚种番茄技术时,我想用育成的番茄品种去农民地里做实验。农民不肯,于是我与农民签订协议,承诺如果种植番茄品种的农户收入低于同期种黄瓜的农户,差额由我全额补偿。”李景富说,当时大棚都在郊区,离学校20多里路,他每天下了课就往大棚跑。最终,番茄售价不但比黄瓜高几倍,产量也比黄瓜产量高,开辟了农民致富之路。

近年来,李景富加快成果转化,形成育、繁、推一体化,实现产、学、研结合的番茄品种选育与技术推广应用体系。使东农系列番茄品种很快推广到黑龙江省50多个市县及内蒙、吉林等20个省市及俄罗斯、印度等国家,累计推广面积达1200余万亩,创社会经济效益100多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