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杰军参加校园禁毒知识讲座 受访者供图
贺杰军在乡村为村民科普毒品 受访者供图
贺杰军在校园开展禁毒宣传教育 受访者供图
33岁对于贺杰军来说,是人生的一个分水岭。33岁之前,他是垫江县汪家小学的一名人民教师,在三尺讲台上耕耘桃李;33岁之后,他成为了一名戒毒民警,致力于青少年的毒品预防教育,并在去年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 “6.27”工程优秀校外辅导员。
一腔热血人民教师有个“警察梦”
20岁的贺杰军拿起粉笔,站上讲台的时候,从来没想过他的人生还会有另一种可能。
2003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贺杰军得知万州强制隔离戒毒所正在招聘基层戒毒民警。去,还是不去?贺杰军陷入了思考。去,就要放弃现在的教师工作;不去,可穿上那身警察制服是儿时魂牵梦绕的心愿。去!一番思想挣扎后,贺杰军决定去挑战戒毒民警这份他认为很“酷”的职业。最终,贺杰军如愿穿上了那身他梦寐以求的制服。
“人生应该有许多尝试,教师育人,戒毒民警救人,都是很有意义的事。”贺杰军说。
一份责任上好青少年的“禁毒第一课”
2005年,贺杰军调入了涪陵强制隔离戒毒所。13年的教师经历,让贺杰军对青少年这个群体总是格外关注。
未成年女孩小美(化名)被亲人怀疑吸毒,送至禁毒基地接受禁毒教育,希望得到戒毒民警的教育挽救。而面对民警们的询问,小美总是沉默。“我来吧。”关键时刻,贺杰军出现了。
“我认识一个女生,长得很好看,很多人都喜欢她,后来再见的我已经认不出来了,”没有谆谆教诲,也没有预想中的批判,小美终于抬起了头,贺杰军继续道,“我打听之后才知道她吸毒很久了。吸毒之后,不仅整个人看起来很疲惫,而且失去了原本应该有的美好人生,但这些并不值得,对吗?”
“我知道你的意思,但我没有吸毒。”小美终于开了口,她告诉贺杰军,父母离异后,母亲嫁到了成都,就感觉自己被放弃了,所以才叛逆逃学,与社会上吸食毒品的不良青年接触。
“没有父母不爱孩子的,有的只是不善言辞。送你进来谈话的时候,我看到你爸爸在外面眼睛红了好几次,你见过你爸爸哭吗?”贺杰军细细引导,小美摇了摇头,沉默片刻,潸然泪下,保证自己绝不会沾染毒品。
“其实像小美这样的孩子还有很多,她们不清楚不了解毒品的危害,觉得自己可以承担吸毒的后果,最后就容易踏上一条错误的道路,”贺杰军说,“所以‘戒毒第一课’需要从孩子抓起,从源头上来开展禁毒工作。”
一种选择 不变的初心和情怀
29年来,贺杰军一直奋战在基层一线,如今49岁的他义务担任涪陵区多个学校的校外辅导员,并以重庆市禁毒教育基地为阵地,在青少年中积极开展禁毒宣传教育,全面普及毒品知识,多次被重庆市戒毒局评为戒毒工作先进个人和优秀公务员,荣立三等功两次。2018年6月,贺杰军被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中国禁毒基金会评为全国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6.27工程优秀校外辅导员。
贺杰军说,无论是教师还是警察,虽然身份变了,但那颗为青少年服务的初心和赤城的情怀始终没有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