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余光中先生以“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道出两岸间隔不断的炎黄血脉与华夏情谊。时光荏苒,万物变迁,1949年背井离乡的少年郎已成为鲐背老者,1998年出生的小伙子已踏上寻根之路。宝岛之上永远不会缺少这样一些人:他们举头西望,盼着能够归家!

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三名来自宝岛台湾的青年人接受了中国网记者的采访。他们是乡愁的见证者,也是情怀的传承者,更是两岸未来的“追梦人”。

情怀

“其实70%台湾人的祖先都是清朝年间来到台湾的,极少数是明朝。并且,主要集中在清朝嘉庆、道光、咸丰年间,”自带高雄人热情性格的许晋铭嘴角上翘,作为一名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生,他倾向于用调查数据说话。

图为许晋铭在讲述自己家族的历史。

虽然名字里有个“晋”字,许晋铭却是实实在在的“闽”人。往上细数,他是福建来台第12代传人。“家族的墓碑上刻着我们是清朝道光年间从福建茂厦来到台湾,尽管过去了近200年,家里仍然惦记着寻根。”

“如果有机会的话,我也想专程去一趟,”许晋铭语气中充满了肯定,又将视线投向了旁边的徐博皓。

1998年出生的徐博皓,满脸洋溢着年轻人独有的活力。来自台湾桃园的他每次见到记者,都要挥着手臂畅谈自己家旁边的桃园机场,“桃园机场是台湾地区最大的机场喔,我们那里人都还蛮愿意去做机师的,”跳跃的台湾口音伴随着他爽朗的笑声。

转折也在此时恰当到来,“但是我念书后,我爸爸就希望我可以到大陆看看,”他有些掩饰不住兴奋的神色,“我们家有三个小朋友,有一个如果可以去大陆,不管是在大陆拓展人脉或者是增长视野,都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我自己也对大陆非常有兴趣,因为我的爷爷是1949年从大陆来到台湾的。”

图为徐博皓接受记者的采访。

笑声忽然停住,21岁的徐博皓沉默了片刻,回忆起爷爷的话:你是江西人。以后如果你去大陆,人家问你是哪里来的,你要说你是从江西来的。

你是江西来的,你是一名中国人。

“我是湖北人,我要去武汉。”来自台北,年龄不同,经历迥异,首钢基金创业公社港澳台事业部总经理郑博宇也同样提到了这样一句话。

曾因为工作繁忙,他没有办法前往参加“湖北·武汉台湾周”活动。正当郑博宇要婉拒之时,一名实习生找到了他,主动申请前往。郑博宇好奇背后的原因,实习生告诉他,自己的爷爷来自武汉。多年来,爷爷一直讲:“你要记得你是湖北来的,你是武汉人。”

传承

忘不了的是情怀,走下去的是传承。

郑博宇一直记得,自己第一次来到大陆时的感受,“那是2009年,当时给我的冲击感特别强。尤其是对我来说,在台湾看到的消息跟在大陆看到的信息是两种情况,”他在自己种下对大陆的情谊同时,也常跟很多来大陆交流的台湾年轻人说,“来这里就是要眼见为实,用眼去看,用耳去听,用心去观察。”

图为郑博宇,他是首批拿到台湾居民居住证的台湾同胞之一。

今年1月2日,《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纪念会并发表重要讲话。郑博宇在认真聆听后,对“中国人要帮中国人”这句话印象最为深刻。他告诉记者,“两岸必须也是必然走向统一的路线,它是一个不可逆而且也是势不可挡的一个状态。”

与郑博宇相比,徐博皓还只是一个学生,但他也毫不掩饰对于中国未来的信心,“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上海,望向浦东的一刹那,我觉得祖国真的要起来了。”

徐博皓心心念念的仍是爷爷的嘱托:博皓,你应该长久地住在广州,那边气候饮食都好。你最好还能娶一个苏杭地区的老婆,温柔美丽。以后有机会,把你的双胞胎弟弟带过去,对了,还有你的姐姐,也带到大陆去。

“他就没考虑广州那么发达,我能不能买得起那的房子,”徐博皓露出一丝羞赧,“不过,我的女朋友倒是真的来自大陆。”

“确实,仅靠读书不能真正了解大陆。你要实际去看,而且不是仅仅调研一个星期、一个月,”许晋铭也不谋而合,“你必须要长期在大陆定居生活,才可以真正了解它。所以在因缘际会之下,我决定了到北大来攻读博士。”

他分析,当前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来到大陆发展。当更多的台湾青年来到大陆时,这些青年在大陆融入情况就可以成为一个指标。所以,他们其实是方向盘,推进两岸更好地融合在一起。

未来

亲望亲好,什么样的融合才能缔造更好的未来?

郑博宇是首批拿到台湾居民居住证的台湾同胞,对于未来的工作生活,他充满了期待,“北京是首都,它的代表性特别高。我们来这里发展,刚好又迎上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机遇。趁势而起,实现我们的理想。”

回顾过去三年的成绩,他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三年来,我们累积了超过70多个台湾团队在大陆落地,收获颇丰。最关键的是,在这个地方的成长是可以亲身感受到的,每天都有新的挑战。所以我特别想说,各位台湾同胞,快到大陆寻找自己的未来吧!”

徐博皓十分赞同,正在中国人民大学念大三的小伙子早已做好了规划,“我已经念到这么好的学校,肯定是想要留在大陆就业,”他客观地分析台湾地区与大陆,认为从薪水来看,两岸起薪可能差不多,“但是,我相信大陆有很多的发展机遇。”

他也希望更多的大学能够向台湾青年敞开大门,小伙子笑言,“北大、清华、人大毕竟招生数量有限,那么不管是苏州大学还是安徽大学,请招收更多的台湾青年吧。”

这是一群充满了活力的台湾青年,他们的初衷是希望两岸人民都过上更好的生活,拥有更美好的明天。

许晋铭告诉记者,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能没有台湾,台湾的经济发展也不能没有大陆。两岸是一家人,应该要有更多的来往,增加经济的互相依赖、民间的互相融合。

今年5月,将迎来五四运动100周年。作为一名北大学子,许晋铭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是青年人的历史任务。在台湾青年当中,就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很希望见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见到属于中国人的未来。”

台湾青年问

“我想问,是否可以让居住证(台湾居民居住证)可以完完全全地去落实对台胞的同等待遇?比如像第三方支付跟银行的账户的部分。”——郑博宇

“我想问,在台湾青年西进大陆这个趋势下,大陆是否可以提供一个更有效的平台,让所有面向港澳台招生的渠道能够统一起来?”——许晋铭

“我想问,大陆除了清华、北大这些顶尖高校之外,其他高校可不可以开些名额,加大宣传力度去吸引台湾的学生?”——徐博皓

《帧像》|中国网中国故事工作室出品

出品人/王晓辉 总监制/杨新华 监制/鲁楠

编导/吴闻达 记者/李智 摄像/栗卫斌 后期/欧阳啸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