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人们乘坐绿皮火车到六道河子集市赶集。

进入高速铁路时代,还有多少人记得那向上推起的车窗,绿色的人造革座椅、细铁管的行李架,用烧煤的锅炉供应暖气和热水的“绿皮火车”,它就像旧时光的老唱片,用最熟悉的慢摇唱着属于那个年代的歌。

如今,这些曾作为中国列车代名词的绿皮车大都已被淘汰,但在北京至承德的铁路段内,依然能看到绿皮车忙碌的身影。承德车务段管内的7对绿皮车承担了京津冀区域内重要的交通运输任务,是名副其实的绿皮车大本营。

6419次列车就是其中之一,从北京通州西站出发前往承德,一共运行236公里。列车途经的燕山山脉腹地,一路都是崎岖难走的山路,这让铁路交通成为沿线居民出行更为便利的选择。


图为河北承德至北京通州西的6420次绿皮火车。

“沿线只要是地图上能找到的村落和乡镇,列车都会停靠。”列车长王腾是位80后青年,已经在车上工作了8年,是最熟悉列车的人。“我望一望窗外就知道下一站还有多久。很多乘客都是老熟人了,和这个车也有了感情。”

虽然这些运行近40年的绿皮车车体老旧,运行速度较慢,却仍是沿途居民的重要出行方式。因为最低票价只有1元,也被誉为“北京最廉价火车”。“这趟车的运行成本远远超出票价,实际就是给老百姓的福利。”王腾说。

列车上有拿着小推车去村里赶大集的城里人,也有挑着货筐去城里售卖瓜果的村民。不管如今的交通方式如何变革,这列绿皮车依旧是山区百姓与外界保持联系,实现脱贫攻坚奔小康最重要的载体。

“这个绿皮车可不能没有,我们大筐队去承德卖货全靠它,要是换成高铁,卖货的成本就太高了。”乘坐这趟火车去承德卖水果的村民王德利说。

“当时响应国家路路通的号召有了这条铁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个列车慢慢地变成了村与村之间联络的工具,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比如说有什么果蔬特产,村民会拿到承德去卖,同时六道河子这边的山货又新鲜又便宜,北京的市民也会坐火车来买。”王腾说。


图为乘客乘坐绿皮火车出行。

生活在北京的王琴,已经年过60,她在网上约了几个好友一起前往六道河子集市,“绿皮车对于我们这代人来说特别亲切,它让我想起自己当年的很多经历。我们今天在朋友圈分享了很多火车的照片,这次熟悉了路线,以后会经常去赶集。”

王腾介绍说,“每到逢年过节,这趟列车客流量能达到400多人,可以说是天天满员。”在北京务工的年轻妈妈小夏,每次带着2岁的宝宝回老家都会选择乘坐这趟列车,“绿皮车越来越少了,人们越来越喜欢坐高铁,但我却希望留住绿皮车,让我的孩子也能拥有和我一样的童年。”

车厢里,赶路的人泡一碗浓香的方便面,结群伴友的人一起热闹地玩牌,裹着头巾的农妇们叽叽喳喳地谈论家长里短。每一个画面都像怀旧的老电影,因为有了岁月的味道,车厢里的一切都变得温暖。由于经济的发展,也许绿皮车最终会成为历史,但它在岁月长河中留下的时代烙印将永远不会被抹去。

《帧像》|中国网中国故事工作室出品 

监制:鲁楠 

摄像:赵超 欧阳啸鸿 魏婧 仝选

文字:仝选

后期:赵超